林書豪﹑媒體與全民﹐誰瘋了﹖
美國職籃NBA紐約尼克隊大敗於邁阿密熱火隊之手,再加上全明星週的到來,終於可以讓媒體的「造神運動」暫告一段落,讓其它新聞事件不再被排擠、有了曝光的機會,球迷也可稍微冷靜一下,同時認清「華(台)裔」哈佛小子林書豪不是「神」的事實。
林書豪的好表現相信在過去這一個月,電子、平面媒體鋪天蓋地的大肆報導,已不需筆者再贅述,這股旋風在美國紐約生成,不僅跨過太平洋席捲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甚至還在亞洲地區迅速地蔓延開來。政治人物絞盡腦汁企圖沾光、各大企業搶人爭取代言,海峽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甚至還需加上「林來瘋」這一筆,自然也進一步造成球迷乃至於全民跟著瘋狂。
究竟是什麼力量促成這股風暴?是林書豪?是媒體力量?還是讀者呢?答案其實是三者都有,筆者則認為其中要以媒體影響最大!林書豪屢創紀錄的神奇表現、同時帶動尼克隊其他球員打出信心的超水準演出,協助該隊走出陰霾;美國崇尚英雄主義,小人物化腐朽為神奇的題材讓人百看不厭,特別是台灣與中國大陸媒體搶著沾光,「林書豪」這三個字從一個月前的沒沒無聞,迄今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追求高收視率、閱報率的媒體,如果沒有觀眾、讀者的支持收看,不可能以幾近「疲勞轟炸」的呈現報導。此一新「三角函數」在持續的「加乘」效應之下,持續造就同時擴大「林來瘋」此一社會現象!
今年NBA因罷工事件被迫縮短例行賽程,一週五、六場的賽事再加上主客場移動的舟車勞頓,就算「神」都會累倒,更何況林書豪只是「人」!球迷不應期待這位剛剛獲得重用的23歲小夥子場場都有神奇表現,媒體更不應以球場上「緊迫盯人」的方式,影響他與其家人的生活作息。甚至還因此引起其他球星、隊友吃味,間接造成林的壓力。畢竟籃球是團隊合作的比賽,缺乏「人和」的林書豪就算有好表現也未必能幫忙球隊贏球,更何況是在世界上競爭最激烈、也最現實的籃球殿堂之上。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素有「第四權」之稱的媒體除了自律之外,唯一能箝制的力量應該就是社會大眾了,所以筆者要提醒讀者,在你因為「豪」表現而與有榮焉的同時,千萬回歸理性,別跟著部分媒體興風作浪,進而改寫了林書豪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