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有色
今年壬辰龍年,是我肖龍生的本命年,去年六十歲周甲,一次就出版第15、16集兩本畫冊。我每印一本畫冊,收錄作品總在一百幅畫以上,開一個畫展不夠,因為越畫越大,沒有一個適當的展示空間,可一次容納。金門一直宣稱要以文化立縣,連我的畫都掛不下,更遑論舉辦國際性的大展,如何與世界接軌?大家時常談論到,也建議多次,金門需要蓋一座大型的美術館!國策顧問李錫奇大師,將引進多檔世界性大展,金門場地的寒酸,不是要貽笑國際嗎?
2006年《萬里風煙入罨畫》彩墨展,我大金門小金門同步展出,就只有一筆小經費,虧很大,無所謂,歡喜就好!中國畫,墨分五彩,只重墨色,不重顏色。我偏把重墨加上重彩,得到我要的效果,所以他們都說我是「好色之徒」。那次大小金分別的兩個開幕,我與北門絲竹樂團都在展出現場演奏,我拉二胡充數,絲竹齊鳴,彩墨駢飛,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場面搞得「有聲有色」!
去年我在文化局展出,今年在烈嶼文化館展出,其實是想依照上次模式,兩島同步展出,因檔次安排,無法如願,也就隨遇而安。金門樂府與烈嶼群生南樂社,有多次的來往交流,這次在烈嶼文化館的畫展,由陳秀月團長率金門樂府,與群聲南樂社前理事長洪天映、現任理事長洪志慶及諸知音樂友,熱絡互動,使我的畫展現場中,在洪成發鄉長的主持下,大小金南音大會串,又一次「有聲有色」起來。
烈嶼文化館展廳適合展出大幅作品,大的畫,要有一定的距離來觀賞。所以我特別新畫了一幅,六尺長六連屏鉅作〈峰林峽谷〉,整幅畫剛好掛滿一面主題牆。這幅張家界的山水畫,是我生平最大的畫,還畫另一幅大聯屏,來不及裝裱,下次再展。去年,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日,應邀走湘西武陵源,領略張家界勝景。歸來,畫了大小十幾幅山水,欲罷不能。中國的山水畫,搜盡奇峰打草稿,群山掩映或孤峰獨立,泉聲淙淙,林木鬱蓊,任何角度一看就是一幅水墨畫。幾年前登上黃山的始信峰,才開始相信,中國的水墨山水境界,盡在層巒疊嶂之間,只是被人畫壞了,真境實景有筆墨不到的地方,我用了破墨與拓墨。國畫傳統筆墨的傳承,臨摹抄襲,是門戶之見的狹隘傳習摹仿,缺乏創意,我有所變革。中國道統的哲思不能拋棄,也不宜一味以西畫的技法帶入國畫,閉門造景不如坐看雲起,目識心受雲樹變幻,峰巒靈動,胸中起丘壑,情景交融,要能創新筆墨。我常顛覆傳統手法,如此勝景,豈是我俗眼凡胎所能描盡,我自用我法以臻化境,皴擦點染添新意,一眼看不完,翻作數聯屏。
佈展時,金防部指揮官王世塗搶先觀賞,烈指部指揮官劉靖中設宴慰勞,兩人溫文典雅,真有儒將之風。烈嶼文化館林水綠館長、福德兄熱誠鼎力的協助,永善、松柏熱切聯繫。開幕時還有電腦銀幕播放,臻於完善,平時觀賞的旅客人次也多,感謝有心人的經營!在小金門畫展的開幕序曲,秀月與我吟唱唐詩〈春江花月夜〉,前半首詩由我吟哦,許銘豐佐以簫管;後半首詩秀月以南管曲接唱,金門樂府伴奏,我弄笛。許銘豐大師新譜成的〈金門鄉里串〉歌謠,也在畫展當場首次發表,由金門樂府演唱。千古清音,今世兩島傳唱,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曲終酒罷,浮海餘音隨風飄,雖然金烈水道小波小浪的,但有了歸航滿載的快感!
「金門大橋」標出去了,五月開工,索面橋塔式的跨海橋身,和大阪港的橋非常相像,待到105年,金門終於有了一座日本橋!還有人想建一座美國「自由女神」,金門這麼快就國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