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國際冷戰與兩岸熱戰──1958年世界各國對臺海情勢發展之輿情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688
字型大小:

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所藏資料中,有一份有趣的資料值得翻譯,引介給大家。這是美國中情局收集世界各國的報紙輿情關於1958年8月23日臺海危機的意見,包括英國、日本、加拿大、印度、(英屬)香港、新加坡、馬來亞、奧地利、菲律賓、阿拉伯聯合共和國(United Arab Republic,後來獨立成埃及與敘利亞)、鐵幕(Iron Curtain,即華沙條約組織各國)、緬甸、印尼、泰國、韓國、越南、荷蘭等,以了解盟邦與非盟邦對於美國介入臺海問題的民情。
茲節錄一些文件,介紹如下:
1.英國
英國官方尚未發表意見。但Daily Telegraphy及London Economist報導指出,美國認為威嚇共產黨在亞洲的擴張是必要的,但防衛金馬外島的決策對美國及其他盟邦的關係構成一種障礙,防衛外島的戰爭並不值得。美國與英國在遠東政策上的緊密合作關係是需要推進的。
2.日本
日本官方尚未發表意見。但媒體關注臺海局勢的發展,並擔心美國若承諾防衛金馬外島或國民政府報復中共的話,戰爭規模將擴大。媒體指責中共此舉是為了在聯合國與世界上獲取政治利益。亦有一些評論家認為,北平發動戰爭是歸因於內部壓力。
3.加拿大
8月25日加拿大外交部長對於是否介入臺海交戰沒有發表意見,但指出若中共執意以武力侵犯將自掘墳墓。一家媒體則認為美國的中國政策是造成緊張的最大來源,並宣稱美國忽略了自己人民及自由世界的損傷。
4.韓國
韓國官方及輿論支持美國強化對國民政府在外島的防衛,並願意全力提供人力與物力的支援。
5.(英屬)新加坡
由於臺灣海峽並非緊臨的地緣,官方及民間的反應是冷淡的。不過,輿論對美國介入可能導致衝突擴大,表示些許憂慮。
6.(英屬)馬來亞
馬來亞華文報紙非常關注臺灣海峽情勢發展,但鮮少評論。一份右翼報紙認為,美國不會為了防衛外島而開戰,但會堅定地保衛臺灣。
7.奧地利
一份來自維也納大使館報告顯示,共產中國被指責因滿足「權力飢渴」(power-hungry)的野心而掀起這場麻煩。可以預期的是,美國不會允許自己被捲入擴大的事端,也有一些傾向認為蘇聯與中國共產黨並非真的想要發動戰爭,而是為了反對美國而製造矛盾衝突。
8.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開羅報紙對於金馬外島的衝突表示非常關注及震驚。輿論將這些緊張與衝突歸咎於美國,「不理性地」傾向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並視「偉大」的蔣介石("imposing" Chiang)為世界上擁有最大權力的領導人。
9.鐵幕
臺灣海峽局勢被莫斯科及北平有意地貶低,相對於遠東其他地區,如美國海軍基地的新加坡更被強調。金馬外島是美國挑釁的前線及國民政府操弄的木偶(puppet)。它是為了在聯合國轉移美國於中東危機的失敗到這場戰役之注意力,也是隱藏美國持續侵略世界其他地方的煙霧彈。
當時,南韓與臺灣俱為美國的反共盟友,均是美國保護傘下的冷戰基地。對比的是阿拉伯世界及華沙公約國家的媒體,他們一致性譴責美國要負起發動戰爭的責任。而不管怎樣,金門只是一個工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