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家的烏龜
最先,僅想要一座小小的橋。一座像彩虹狀般背脊高高翹起的橋,可以邁步、可以駐足,可以跨越,可以抵達;最後,可以像夢一樣,走過了橋,什麼煩惱就消失了,什麼願望就實現了。
只是在平地上要有座橋,那不但像是畫蛇添足,更顯得不倫不類。於是,做室內設計的妻子指揮工人在預定的橋下,挖了一個坑洞,放滿了水,成了一座水池,再讓橋橫跨過池子,發揮了橋應有的功能。
不及三米長的橋建好了,卻不常走。凸起的灰色橋背,清水的紅磚橋身,遠遠望去就像花園中的一座小丘,變成了一個造景,更變成了一個夢想與現實有著落差的紀錄。倒是橋下,原本是無中生出的池水,反倒生意昂然了起來:幾株小小不起眼的布袋蓮,不到一個夏季,就繁殖蔓延了整個池面。濃郁的訴說著:有了水,就有生命;有了生命,就會看到生命的玄妙與強大。因此,當聽到不請自來的青蛙,呼朋喚友的大膽喧鬧的聲音時,就不會太驚訝;當看到碩大的白色水鳥像個入定老僧停在池邊,等著偷襲浮起的游魚時,也不覺得奇異。
唯有池中已養多年的烏龜,不見了蹤影。起初猜想,牠是樂於現在更寬廣的空間,安於現在更舒適的家園,不願與我們這些俗人再見;抑是滿池如森林的植物,讓牠變的像神龜一樣隱匿了起來。幸好,在陽光下,偶爾會看見牠的身影,趴在石塊上,長長的伸出了奇怪的手,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奇怪的是,一個冬季之後,牠竟經常的露出身來,攀爬著陡斜的池坡,池坡像個滑梯,我不止一次的看著牠一次又一次的爬到一半,滾回池中的驚悚畫面;讓人不由得覺得那像是越獄的情景。
「別傻了!」我在心裡嘲笑著,並且懶得再看牠像寓言中的愚公移山般的努力了。可是,過了一天、兩天,家人總在庭園的角落裡發現牠已逃脫的事實。抓回來,簡單。可是沒有人想到:牠是經歷了多少次的失敗?又是如何攀爬過那危險的池坡?更沒有人想到:牠為什麼要一次次的逃出--我們自以為理想又美麗的家園?
答案終於揭曉了。一位來訪的友人不經意的說:「這池子裡的水,優氧化了!」「優氧!是氧氣很多很好的意思嗎?」我按著字面的意思推想並望著一池的墨綠,問著。
「錯。優氧反而是缺氧了,這是個大的學問。」友人不客氣的指正。我諾諾的稱是,心中卻是驚喜交加;喜的是我終於知道了烏龜逃家的原因了。憂的是一個讓人慢慢窒息的環境,佈置建設的再美也只是個死亡的天堂,只是烏龜知道,而我僅像個漸漸煮熟的青蛙,卻是後知後覺的不如一隻烏龜。(謹以此文歡迎蒞金參訪的陽丕坤等先生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