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大橋﹑金廈大橋﹑臺海隧道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競任。
點閱率:706
字型大小:

金門人期盼已久的金門大橋主體工程終於在日前動工興建了,這座大橋表面上雖然只是連接大、小金門的橋樑,卻極可能是金門邁向華東大城的一個開端,因為有了金門大橋,金門便可能左造金廈、金漳大橋,右闢臺灣海峽隧道,並憑藉此兩岸的樞紐地位,全面提升自身的經濟規模,其發展願景正有如現在的香港,非可等閒視之。
如果撇開與大陸後續可能的聯接,金門大橋整體的經濟效益是不足的,烈嶼長住人口不過5000人上下,卻要花上75億來蓋橋,等於平均在每人身上花上150萬,環顧舉世的公共投資,恐怕少見金額與人次比率如此之高者,金門大橋建案若是可行,臺灣許多地區建橋的合理性可能更高,金門大橋建案為何屢遭頓挫?還被譏為是「選舉浮橋」,恐怕與此因素有關,在政治不正確的年代裏,連接兩岸確實是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所以「七分觀光,三分交通」這種阿Q式的理由,便應運而生,如今大橋既然已經開工,金門實有必要改弦更張,大方承認,興建金門大橋的目的就是為了興建金廈大橋,否則後續的評估作業,勢必難以開展。
至於興建金廈、金嶝大橋,乃至未來可能需要的金漳大橋,都是金門打破孤立,加入閩南經濟體系的必要建設,無疑的,這是政治問題,也是最能標誌兩岸和解的重要里程碑,就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誰能興建金廈大橋,誰就名垂青史,甚至可能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而就金門發展的角度來看,必須先有這些橋樑建設,金門才可能把大陸海西地區的經濟需求導入,中央也才有可能在金門實施配套的經濟政策,或將金門升格為某種特別行政區,如果說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裡的特例,那麼金門就是兩岸關係中的另一種特例,而且過程中無例可援,無史可鑒,根本就在創造歷史。
而當金廈等大橋得以興建後,臺灣海峽隧道的議題,勢必浮上檯面,以目前中共所公布的三條路線來看,由廈門經金門、澎湖到嘉義的南線方案,距離最長,造價最高,技術最困難,但可行性卻是最高,因為其他兩線都是直達本島,中間無任何靠站可資緩衝,會有國安上的疑慮,所以未來除非兩岸統一,否則由臺灣的立場來看,批准南線,即可多出金門、澎湖的兩個安全瓣,又可帶動離島繁榮,平衡南北發展,何樂不為?果如此,金門就會成為臺海隧道的真正起點。
金門大橋、金廈大橋、臺海隧道可說是金門發展的三部曲,金門人必須審慎應對,才能謀求最大的福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