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之南
站在名為「鹿回頭」的公園山頂眺望三亞海灣時,你能看到的除了湛藍的海灣水天一色,迎面所及盡是一片片密密麻麻的洋樓建物,不留一絲空間。層層疊疊的樓層把整個熱帶港灣簇擁得更加繁複緊密,在清朗豔陽的照射下,彷彿宣告著一個快速興起的島嶼,迫不及待的趕著急促的步伐,與時間競走、與大自然爭奪未來。
六月高溫,時時提醒你正置身熱帶的南方。山坡上有良好的視野,公園整理得潔靜有序,花木扶疏、蓊蓊鬱綠,熱帶的花朵色澤鮮豔,但一段小小上坡路程,走得人人都一身汗流浹背,把清晨的愉悅心情都澆淋成標準的「森林浴」。看看時間,還不到上午十點,下了山坡,大夥不約而同向椰子小販衝去。
選擇初夏來到海南島,看來不是適當的時間,不過當初就抱著一探熱帶島嶼的心情,所以即便知道肯定很熱,也就安然地親身體驗夏天島嶼的熱情面貌。
初踏進熱帶林木風格的三亞鳳凰機場時,確實驚艷。入境大廳雖狹小卻高挑,直接就感受到熱帶島嶼的「自然風情」,但隨著旅客逐漸增多,才發覺只靠著幾座吊扇的通風設備顯然不足以抵擋空氣中的悶熱,原來是一座沒有空調設備的原木結構機場。原以為是先進的綠建築概念,但等待越久越是汗流浹背,只在進入洗手間才感受到陣陣涼意,卻夾雜著異味、汗臭、煙味,不宜久停。
這座和台灣十分相似的熱帶島嶼,有著相近的面積,同樣四面環海,但八百萬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高山不多,可耕作的平原面積遼闊遠多於台灣,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咖啡、茶葉、水果、蔬菜……甚至當你離開城區鬧市,彷彿就回到六、七○年代的台灣鄉村景色,草原、農田、水牛、鴨群,老厝溝渠、林野荒地,就連空氣中也瀰漫著泥土與海潮的悶熱與樸實。
觀光旅遊島是當前明確發展標的,地處中國最南省份,歷史記載中的南夷蠻荒之界。如今貴為南中國地價最高的島嶼,來自中國內地眼光銳利的投資客早在十年前已經逐步入侵。正朝著邁向「2012年世界著名、亞洲一流的國際性熱帶海島度假勝地」而急速建設的海南島,面臨著與大陸許多重點城市一樣的發展窘境,房子越蓋越多,建設一日千里,土地房價狂飆,連帶民生消費也跟著飛漲。
只是你感受不到一座進步城市該具備的包含文化涵養、生活層次、服務品質、衛生觀念等等條件的提昇。一種面對世界的尷尬處境,這肯定是一座還沒準備好的島嶼。2020年,也許所有的硬體建設俱備齊全,循著他們既定計畫,造鎮填海,建構出媲美杜拜的未來世界新景觀,可是來自人文的觀念與素質提昇恐怕還有待繼續努力,也許十年、也許還要二十年。
這裡所看到的大都是來自內地的觀光客,除了俄羅斯人,鮮少外國遊客,商家店頭也是,都是大江南北前來打拚創業的內地漢人,城市已經容不下島上的原住民,犁族、苗族、壯族只能退守山林或更偏遠的島嶼內地。
海南島簡稱「瓊」島,燒烤店的老闆卻自嘲:這「窮」島取得真是不好,來的都是富人,他門炒地炒房,本地人註定就窮苦一輩子,難以翻身哪。我們喝著清涼的「凍」啤酒,在臨港邊的夜晚,海風槢槢,稍稍化解白天的燠熱,可是風裡夾雜著濃濃的船馬達柴油廢氣,還是讓人難以忍受,啤酒夠「凍」,八元人民幣也還便宜,可怎麼大夥還是都急著想逃回酒店房間吹吹冷氣,這一座惱人的熱帶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