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余光中一二事
很巧。今年春夏以後,我雖未親見詩人余光中,發生於左右的事,多與詩人有關。三月,《中國時報》主編周月英,預定在金門舉辦演講,來函洽詢合適名單,我左思右想,想不出合適的。不是金門不宜作家演講,而是文化局升格後,演講、評審、文藝營等活動頻繁,每一回我都與局長李錫隆、承辦人員陳延宗,以及時職文化局的李毓秀等,研究協商,謀最宜人選。加上曾多次舉辦白酒美食之旅,黃春明、李昂等作家與會,十年來,來訪金門的作家群已如夜空繁星。
我跟周月英主編提起余光中,想了一遍這些年活動,竟無詩人蹤影。事巧,隔不多時,我從太太詩人顏艾琳那兒,證實余光中真的沒到過金門。我搔搔頭,難以解釋金門文藝活動多,詩人卻未到訪。後續的事情,都寫在七月三十日《金門日報》了︰「縣長李沃士和讀者全程聆聽,余光中以『島嶼與寫作』為題發表演講,誦讀並解說多首與金門有關的詩作……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抓緊縣長李沃士晚宴招待余光中教授的機會,當面提出聘請余光中擔任榮譽講座教授」。
因緣事巧,是金門之福。
余光中拜訪金門,望廈門、興鄉愁,讓我想起多年前大陸知名學者劉再復訪金門。當時,由詩人顏艾琳作陪,多年未曾返鄉的劉再復,望海波陣陣,就像今年七月,拜訪金門的余光中。
又巧的是,六月下旬《聯合報》邀我撰寫大學巡禮,我不多時完成,文章開頭即寫著,「選擇就讀中山大學,的確是因為詩人余光中的緣故」。不過,我就讀財務管理,而不是文學院。大學社團多,像是商會、辯論社、山服、熱舞社、吉他社等,我則選擇文學社團「文社」,得以在社團活動時,親見余光中。六十開外的詩人精神矍鑠,與學生談詩,耐心而風趣。
大二,我跨系選修中文系課程,當了鍾玲教授半年的學生。我對文學感興趣,卻不知如何在課堂上表現,不熱中發問,繳交的作品不如人意,我與余光中、鍾玲等幾位師長「熟識」,故而延後許多年。一九九四年,我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鍾玲老師恰為評審。我已畢業多年,再於頒獎典禮上相認、敘舊。也提到修完她的課程後,本欲選修余光中課程,不料詩人正好輪休。
這些年常見詩人,與余老師最深的互動有兩次,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底,為《幼獅文藝》五十週年慶,向余老師邀稿;另一次是於台南《中華日報》會址,舉辦梁實秋散文獎頒獎,台南縣長蘇煥智因事遲來,主辦單位拜託余老師跟我「多說幾分鐘」。余老師臨危授命,講了二十分鐘笑話,來賓或莞爾或大笑,笑聲成為另一種浪。
另外,陳懷恩導演曾以《逍遙遊》記余光中一生大事,幽默風趣富意境,值得為鄉親推薦。片中,多次出現余光中手持黑色行李,茫然天涯走。希望詩人能如鄭愁予一般,於金門,暫時放下他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