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教育珠璣
蒙張校長樾兄惠贈《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一書,該書優美的詞句、豐富的文意、奔湧的創意、悲憫的良心,頁頁精采,頁頁感人,讀它好像在讀一本故事曲折的小說,叫人忍不住要一口氣讀完,讀它好像在讀一本教育聖經,讚嘆要比任何一本教育理論更能引領心靈。
這本書是南投縣立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的教學省思,也是他的教師傳記,他是高師大國文系畢業生,文筆精鍊,勾勒傳神,把一個「動物園學校」,描寫得活靈活現。
王老師是一位公費生,被分發到爽文國中實習的一年,看到這間他自己形容的鳥學校鳥學生,就迫不及待要逃離,他想:這就像是一場拔河,繩子的那一端是薄弱的家庭支持,是無心的課堂教學,是應付的行政體系,是敷衍的教學策略,……以及或躺或臥或蹲在荒煙蔓草裡的學生,而,這一端只有我,那又如何?這樣的敘述真是恐怖,對在都會區求學生活多年的年輕老師,一定無法這樣的死寂與蕭條。
在他身歷其中,又想到:如果教師不夠具備專業與素養,又不願意精進與提升,不夠熟悉教材與方法,又不願付出與努力,不夠了解策略與經營,又不願改變與投入,那結果會是如何?這些話,是他對教師角色的批判,想想,有時我們看到的教育現場,難免有一些經驗不足,用心不夠,熱心不足,做事有氣無力,以為把教科書教完就了事的老師,它的省思差可作為借鏡!
他因為一句:「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終於回到原本一心要逃離的鳥學校,然後以老師兼組長的身分,規劃一連串「以學習為主軸,以創意為手段,以樂趣為誘因,以多元為基調」的希望課程,從生活教育、鄉土教學、繪畫課、陶藝課、絲竹樂團、閱讀推動等著手,他不只服膺多元智慧的理論,為孩子打開這扇門打開那扇窗的,同時也要求學生要擁有「聽得懂、說得出、讀得會、寫得來」的語文教育,培養基本能力,這是他「不能只有扯鈴」的信念,不讓孩子以多元學習玩昏了頭、荒廢時光。
我尤其喜歡他的鄉土課程設計,他規劃以故鄉的自然生態、人文史地、藝術建築及傳統民俗為教材,教孩子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讓學生在三年之間親自走過學區內的七個村莊,並適當融入露營活動的課程,這樣的設計符合教改人與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理念。
我看王老師的課程設計,不是放任同仁學生去「磨練」,許多事情都躬親實踐,他用腦又用力,即使有時會短暫情緒翻騰,但牢騷歸牢騷,做事還是一往情深。
看書中敘述的王老師,好像一直在往前跑,好像有不窮的創意點子,好像只問投入,不問犧牲與損失,因此幾年的職涯,連獲SUPER教師與POWER教師的肯定,他卻說他早已獲得學生的肯定,那些獎項可有可無。
是的,我們教的孩子會長大,會越來越懂事,一個老師的價值除了讓頂尖的學生,不蹉跎歲月,適性適情找到升學發展的方向,也要能夠「試著去理解孩子們拒絕的眼神背後所隱藏的恐懼,試著去同理孩子們以偏差的行為爭取更多關注的動機,試著更深入的感受孩子們因為家庭問題所帶來的負面思維,試著更貼近的傾聽孩子們因為孤單無助所呈現的冷漠與狂飆。」,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
常說老師是教育園丁,是可以灑水給肥料,讓種子萌芽成長、開花結果,也常說老師是學生黑暗中的燈塔,儘管有時候如同王老師所言:「也許老師並沒有辦法改變土地貧瘠的現狀,卻可以提供公平的對待,讓每一顆種子的多元智慧都可以綻放美麗。」看來老師的地位是尊崇的,還真是一個有能量的長者。
這是一本好書,有許多珠璣字句,值得教育現場的新人老手充電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