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夢已遠─並記金門日報首任社長謝海濤先生敘述金門日報誕生的經過
今年九月一日,母校新聞系友會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政戰學校(如今改名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身為政工幹校)新聞系設立於民國四十一年,今年元月六日六十週年校慶,成立了「復興崗新聞系友會」。半年多來,在一些熱心學長的推動下,協調聯繫,並在短短兩三個月內,編印《群英薈萃.風起雲湧》專刊,終於在九一記者節這天,讓跨越老、中、青三代的前後期系友齊聚一堂,把酒言歡,回味當年。
政工幹校新聞系(組)是國內大專院校第一個成立的新聞相關科系,當時是由台灣新生報社長謝然之兼任系主任,(其後謝先生又創設了政治大學新聞系及文化學院新聞系)。當時政府的主要考量,是運用台灣新生報的資源(新生報當時是台灣第一大報),盡速培養國家軍事文宣人才。六十年來,復興崗新聞系以「秉春秋之筆,明善惡之辨」系訓,培育兩千多名學生,許多畢業的校友無論在國軍政戰及新聞文宣崗位上,以及社會各領域,均有傑出的貢獻與成就。
政戰新聞系與金門日報有密切的關聯。金門日報的前身是民國三十八年,胡璉將軍擔任第十八軍軍長時在江西南城創立的正氣中華報,後因時局動盪,幾經遷徙,民國五十一年十月遷至金門成功村的現址。首任社長曾文偉,總編輯謝海濤均是幹校新聞系一期畢業。系友會這一天,謝海濤先生也抵達會場,八十多歲老先生,身體依然健朗,說話條理分明,我特別向他致敬。上一回,我與他如此近距離見面,是四十八年前的事。民國五十三年,我才九歲,謝先生剛接任正氣中華報社長不久,把夫人接來金門小住,正好在我家對面的洋樓賃屋而居,那天晚上鄰居們前往迎賓致意,謝夫人是個嬌小和藹可親的女人,我至今仍記得她用生硬的閩南語跟我們打招呼,逗得我們這群小朋友哈哈大笑的景象。
謝先生當然記不起這些陳年往事,倒是主動提起當年在他社長任內創立金門日報之事。他說,當年他與曾文偉職務交接時,曾先生特別交代他繼續推動發行「金門日報」計畫。但當時因政府實施報禁,要發行新報紙談何容易。謝先生想到的方法是,將原有的報紙名稱向政府有關機關申請變更登記,於是一方面行文內政部辦理「正氣中華日報變更為金門日報」的申請,同時也向國防部辦理「正氣中華日報」的軍報登記,根據當時國防部的規定,軍團以上單位可以發行軍報,金防部位階比照軍團,名正言順。如此一來,問題順利解決了。一套人馬,兩塊招牌,正氣中華報金蟬脫殼,金門日報由此誕生,在民國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正式對外發行。
後來我報考軍校,也是因高中時金門日報許多記者是政戰新聞系出身,經常在村中走動,與他們認識有關。只是,從復興崗新聞系畢業後,我一天也沒有在新聞單位服務過。後來在國防部服務期間,倒是與許多學長、同學一起在台北市信義路青年日報社址的文化大樓上班,樓上樓下,就像同事一般密切,總算沾點邊。這時,雖然也有機會調到新聞單位服務,甚至返鄉一圓昔日當戰地記者的宿願,但昨日夢已遠,生命中的那一扇門已關閉多時,只好依循現有的生涯規劃發展。記者夢無緣實現,但金門日報與復興崗新聞系,就像燈塔一樣指引著我,在冥冥中已註定的人生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