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訪舞子公園
位於日本神戶垂水區的舞子公園(Maiko Park),是我經常舊地重遊的地方。這裡離市中心的元町不遠,約莫半小時的電車時間,是兵庫縣立都市公園之一;附近的明石市,是金門山后旅日僑領王敬祥之長孫王柏林先生的住處。每回只要造訪神戶,我都盡可能找出時間到舞子公園一趟,看看壯麗的景致,拜會華僑友人。
舞子公園隔著明石海峽,與淡路島遙遙相望。這一帶屬於神戶的近郊,依山傍海,風景壯闊,就像一幅橫軸開展的山海畫作。晚清,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化名吉田晉,就是住在這附近,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後才返回中國。他的公子梁思成(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都在這裡出生,也就讀過神戶華僑幼稚園及中華同文學校。若說這裡地靈人傑,一點也不誇大。
孫中山與神戶的關係非常密切。1895年興中會策劃的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后,他來到神戶,開始了首次海外流亡。孫中山革命生涯中有9年在日本度過,至少18次到過神戶。革命成功後,他曾於1913年3月14日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身分訪問神戶,神戶各界舉辦午餐會歡迎他的到來。1924年孫中山最後一次訪問神戶,發表了「大亞洲主義」的演講,提出著名的「東洋的王道與西洋的霸道」之說。
公園內移築了一幢重要的建築物─移情閣,1984年做為孫文記念館。這是日本公部門唯一紀念及彰顯孫文歷史事蹟之場館。移情閣是活躍於神戶的實業家吳錦堂(祖籍浙江寧波,1855-1926)於1915年所建。原是其別墅─松海別莊東側的六角形閣樓,高三層,變成一種地標,當地人暱稱為「舞子的六角堂」。1983年11月兵庫縣接受移情閣先前的管理單位─神戶華僑總會的捐贈,並加以修繕。翌年開放做為孫文記念館,展示孫中山和神戶之關係、吳錦堂與王敬祥在內的神戶僑商之引介,以及移情閣建築的變遷等史料。目前,由王柏林、安井三吉(神戶大學名譽教授)、陳來幸(兵庫縣立大學教授)等分別擔任名譽館長、館長、副館長。漆上碧綠色的移情閣,佇立在蔚藍的海岸旁,顯得特別引人注目。
除了歷史巡禮之外,舞子公園一端還有明石海峽大橋,非常壯觀。這座大橋連接本州及淡路島,為斜張懸吊鋼索結構,全長3,911公尺,兩座主塔的跨距長達1,991公尺,高度為297公尺,規模為世界第一。大橋於1988年5月動工,歷時10年,耗資5000多億日圓,1998年4月建成通車,其間還經歷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考驗,完好無恙。橋旁設有「橋科學館」,提供觀者了解橋樑的科技。大橋上約8層樓高之處,還有「舞子海上散步道」(the Maiko Marine Promenade),讓人站在透明玻璃之上俯視海峽,亦可在其內的休憩所喝杯咖啡、眺望海灣景緻,難忘。明石海峽大橋的整體規劃設計、經營管理模式,非常值得未來金門大橋的參考。
今年孟夏的神戶之行,又見到了黃祖道夫婦、王柏群夫婦、林王昭基女士、林正茂先生等金門鄉僑,敘舊憶往,十分開心。當然也憶起了今年暮春,我與研究所師生赴日考察,與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舟橋國男、王柏林先生相聚於移情閣、明石王宅的景象,即使是華僑第四代或日本友人,他們對金門仍有滿滿的期待與關心。謹以此文,表達對神戶華僑們的思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