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回家
母豬剛生了一窩小豬,二弟去豬舍看過回來,告訴父親說其中一隻小豬一直在掙扎,恐怕小命不保。父親趕緊放下手邊工作前往一看究竟,發覺這是一隻畸形豬,長得有點像小象,頭鼓鼓的,耳朵大,鼻子長。這種畸形豬別人家養的母豬也曾生產過,都是存活不了幾天就夭亡。但牠搖頭掙扎的樣子,突然讓父親聯想起昨天捕獲的那隻海豚。
父親的漁船抓到的這隻海豚是被漁網纏住尾鰭,昨天下午抬回村子之後,一直擺放在廳旁,同船的伙伴們還拿不定主意要怎麼發落,其下場可能是送往山外市場,由魚販屠宰,像豬肉一樣論斤秤兩販賣。海豚肉質較粗,有一股臭腥味,價格不高,但因體形較大,還是可以賣幾百塊錢。
對於討海的人來說,海豚是令人痛恨的「海盜」。牠們經常會在漁民放釣或下網後,悄悄地潛來竊取成果,而且專挑大魚、好魚啃食。海豚相當機伶,行動敏捷,來去無蹤,防不勝防,但偶爾也會落網。早些年,因為沒有什麼保育觀念或法律禁令,落網的海豚就是大尾的魚,不是賣給魚販,就是自行宰殺分而食之。海豚的五臟與豬十分相似,所以本地人又稱之為「海豬仔」,其肉質肥厚多油脂,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這是豐富的蛋白質來源。
躺在廳邊的那隻海豚,度過一夜,第二天仍充滿生命力,小孩靠近觀看撫摸時,牠只是無助地抽動,搖頭,擺尾,淌淚。父親從豬舍回來,沒有跟堂叔等人商量,就用麻布袋把海豚裹起來,向鄰居借了一輛手推車,與二弟一同將牠推到成功海邊,然後抱著牠圓滾如梭的身驅,一步步走到潮水線後再把牠放下。一陣浪湧過來,海豚敏捷地潛游入水,回到屬於牠的大海。
此事發生在四十多年前,當時我還是個中學生,功課的壓力讓我對生活週遭的事情不太聞問,以致對此事相關細節不清楚。數年前,有一回父親來台,看到電視上播出海豚,聊起此事。他說:「說來真奇,那隻『海豬仔』也懂得感恩,放牠下水後,並沒有馬上游走,牠原地游了兩圈之後,還抬起頭來對我點了幾下才離去。」
不知道當年父親決定讓海豚回歸大海,心裡是存著怎樣的想法。是因為母豬生了一隻畸形的小豬,其舉止模樣與那海豚相似,讓他心中忐忑?還是他原本宅心仁厚,對這樣一個具有靈性的小生命早有不忍之心?我想應是後者因素居多,尤其那隻海豚在我家廳堂過了一夜,依然展現出強烈的求生意志,而這段時間牠也讓家人感受到其情緒起伏,這更促使父親決定將牠放生。在經過許多年之後,當父親提起這件事,我感覺他的神情是十分的愉悅與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