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島話文藝滄海生風雲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785
字型大小:

921大地震時,我刻在松山參加職訓,退伍前夕再度體會到黃埔大地震威力。告別軍旅後,方才重捨三十年幾已忘懷的「天天可與家人相聚」幸福滋味,同時也加入文化志工行列,漸漸熟識文化立縣宏旨下的浯島鄉親們。
不久,因緣際會參與地區文化事務,並沈浸在藝文天地中,我由老行伍成為新秀才,在摸索中探出一條書刊編輯之路。有位朋友自勉「逆來順受,順來看破」,人生每一條路有甘有苦,編輯之路正是如此,在文稿採編之間,常會遇到許多樂趣,實際也是檔苦差事,但在苦中作樂後往往也成長得更快。
退伍後的黃金十年,就這樣與文化工廠結緣,這段日子,我明白到金門的前世叫浯島,也漸漸熟識文化與文藝分野。在奉命投入《金門文學》叢刊編務後,便時而在編輯檯上自責,因這它的前世正是《浯島文學》叢刊,常讓我有愧對提案人水富兄之感,雖然許老師為人寬容,甚是體諒,這種愧疚卻如影隨形跟著我,工作情緒頗受干擾。
2011年秋天,《金門季刊》主編易人,《金門文藝》預算歸零,許水富、徐心富與呂紀葆聯袂返鄉舉辦「榜林──三個寫詩的人」新詩發表會,我帶著贖罪的心去參加,實則一直期待脫離這樣的氛圍。這一年,我遇到貴人,原來有人讀出編輯檯邊的苦澀氛圍,我也樂於配合劇本走台步,在文化園區當了三個月志工後,帶著滿頭白髮與感恩的心追求更寬廣的視野。
實際上,去年七月份起,我即參與幾個知性課程,年底終於通過縣府解說員測驗。今年初,再參與兩個月的觀光密集課程,也幸運通過考試院導遊與領隊等兩項國考,如今,不僅順利完成相關職前訓練,並認識到許多夥伴與貴人。退伍後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正式開始,編輯檯上的苦悶氛圍已遠去,未來同樣得面對新挑戰,我卻心安理得迎向未來。
若說文學是鍛鍊心智的一門功課,則導遊是推介金門的秘密武器,「即將耳順之年才投入這個行業,需要更多實力與努力」,貴人的話天天繚繞耳際,我卻信心滿滿向前走。或許是第一個「黃金十年」的志工歲月,已厚實了個人某些能量,而這段期間所相知相遇的師長朋友們,也都成為我的貴人。
告別軍管後,文化與觀光始終是金門建設發展的重要課題,在退伍後,我竟不知不覺以熱誠響應著家鄉的未來,相繼參與文化與觀光功課;但有著前車之鑑,為避免不必要困擾,還是避免越界踩線,節外生枝,果真如此,我必然會選擇退讓。
《金門文藝》的前世今生,有生活版,也有文獻版。一份從不牽扯政治議題的刊物,在各路英雄刻正籌辦金門解嚴二十周年前再次冬眠,實在可惜;而這份漸在海內外華文世界發聲,且能讓金門發光的載體老被消遣,雖然可惜,依然是許多金僑與鄉親,及兩岸文友們對金門的美麗記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