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恐龍
詭辯的嘴,要用道德的心來補充。
──羅馬帝國歷史學家西賽祿
「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經常會有人發出這般的疑問,伴隨著這個問題而生的,便是孰令致之?這一切又到底是誰的錯?
老師在課堂上說:「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溺愛了,因為這樣導致孩子無法成長,甚至還影響到老師的教育品質。我們叫這樣的家長為『恐龍家長』。」這段話不論如何理解,都沒有問題,但養成這般的恐龍,似乎不是家庭教育單方面的問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樣造就了養成環境,讓恐龍學生們恣意橫行。
九年國教,乃至於十二年國教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狀似可以多元入學,可以分擔掉繁重的課業壓力,實則是將壓力分散到課業外的各個層面,如社群活動。也因為如此,更多的孩子在父母、師長們的潛移默化下,個性更具稜角,更自我本位,更加樂於表現獨特的一面,因而很容易的便得出「現在的孩子著實太難教了」的結論。諸如這般的見解,著實難以去評斷對錯,但「角色失能」恐怕已是不爭的事實。以下的例子或可供參。
清大學生在立法院,對教育部長蔣偉寧公然嗆聲,連續以偽善、滿口謊言來指責部長,引起了軒然大波。此一事件已有太多名人、名嘴發表了高見,恕不一一贅述,我關心的是事件人物的角色與態度。事發數日,清大學生為他的「態度」道歉,而在此前唯一比較像表達歉意的說法是,「整個過程,只是在陳述個人意見,並沒有要質問、要求蔣偉寧回答的意思」,更特別指明他是受立委之邀以社會人士的身分,到場備詢。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要求、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此一事件最初的導火線或許在於部長說謊,但學生詭辯自己的行為是「備詢」,卻也犯了不誠實的毛病。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尋台階下,本是無可厚非,但絕不能把不對的事情合理化。學生指責部長偽善、失職,要求公開道歉時,難道沒有「質詢」、要求部長回答的真義?老師放縱學生恣意妄為,視己為階段教員,難道不是犯了缺乏自省、遮掩其職能弱化的本質?
眾人通常會對弱者表示同情,對強權不假顏色;學生相對於師長本是弱者,卻在問政及教育職能的謬誤下,成了實際的強權及霸凌者。國會殿堂上,部長成了雙手合十、唯唯諾諾道歉的小學生;學生則成了盛氣凌人、恣意問責的大部長?時代或許真的在變,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道理,卻不應隨之質變。
偉大得莫名其妙,卑賤得不知其所以然。部長太軟弱、學生太蠻橫,都有其因勢利導的理由,便猶如家長不見得想變成恐龍,老師也絕不願意自己只剩下一張嘴,但結論就是大家都失去了原本角色的扮演功能,孰令致之?恐怕不僅是道德淪喪、教育失能幾句話就足以概括的。
在信仰真空、理想缺貨、道德貶值的年代裡,詭辯只能更彰顯懦弱,不能善盡角色、恃強凌弱者,恐怕才是社會叢林裡真正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