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崇拜
英雄的歷險,乃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成長儀式(rite),英雄接受歷險的召喚,乃是由啟蒙到回歸以完成英雄事業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英雄不僅忍受痛苦,也保持對生命的熱愛、勇氣及關愛他人的能力。只有如此,英雄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同,容格提到:「古今中外遍在的英雄神話經常展現這樣的圖像:一個強人或具有神性的人征服邪惡的龍蛇、怪獸、惡魔或各式各樣的敵人,使人民免於毀滅或死亡。群眾於是以神聖的詩文或儀式來敘述英雄事蹟,以樂舞、頌歌、禱祝、犧牲來崇拜英雄人物,在這些行為中群眾獲得了一種神秘的感情使得他們對英雄人物產生了認同。」英雄神話既是人類集體的心理無意識,則英雄在人類社會被認同自有其社會功能,班特利研究卡萊爾的英雄崇拜,歸結出英雄在人類社會的雙重功能:第一,他是別人模仿的典範,第二,他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不僅如此,英雄人物也經常是善美的提倡者,世界的改變者和心靈的革新者。換言之,英雄具有一種神奇的人格,在卡萊爾看來,英雄具有這樣的特徵:第一,英雄是道成肉身,第二,眾人可把對神的情感轉移到英雄身上。英雄的事功不凡而所抱持的希望無窮盡,在他身上,靈與肉、時間與永恆、政治與宗教皆可互相諧和。對尼采來說,英雄即是他心目中的超人,史賓格勒則區分英雄為兩類,亞歷山大型和凱薩型的,亞歷山大型的英雄是年輕、勇氣、權力意志等精神之化身,凱薩型的英雄則出現在衰敗的時代,他們將生命力帶回崩裂的社會。亞歷山大型的英雄代表年輕與浪漫,凱薩型的英雄則代表成熟與現實。
從學者對英雄人物特質的描述來看,英雄人物儘管可以有不同的類型,但卻都具有某些共通的神奇人格特質,這也等於說明了英雄人物是一種原型。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歷史上真實的英雄事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傳後,最後總是走向神話化,法國神話學者艾利亞德即說:「神話化是英雄故事發展的最後階段。對真實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回憶在公眾記憶中最多維繫二、三百年。……歷史人物最終會被神話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