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立意寫作文
101年12月20日浯江夜話,我以「漫談作文」為題,提到這幾年因考作文原因,很多學生及家長競到補習班「補習作文」,不但使文章充滿「匠氣」;更戕害文章的意境。基此,多年來我在自家「古風草堂」,免費為小四至國二學子課輔作文。並引伸出「古風草堂」的教育理念:草堂講授的內容並非限於作文,而是「君子不器」的中外古今通識。而作文,只不過是化育後的表達工具而已;但儘管如此,對一般人來說,如何「下筆」屬文,仍有其困難度,這就涉及到所謂「破題立意」了。
作文堂構,外則要求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乃至錯別字及標點符號的正確;內則要求抒情議論,出之真情,言之有物,才能感人。而拉開這個序幕的就是破題!
顧名思義,破題就是按照邏輯,審清題目。因為審題若失當,方向已失,即使文筆優美,結構完整,也難挽敗局。且以目前試題方式為例:若是命題作文,應由關鍵字切入;但若是引導作文,則應注意「引導文」中之規範、文體等。如此才不致離題,或隔靴搔癢。
之前我曾為此發表看法,認為破題可從三方面取徑:一由「分析關鍵字」切入,若題目是「一場及時雨」,則應聚焦於「及時」而不是「雨」。如水滸傳中的及時雨宋江一樣,主要是形容宋江之急人所急的本色,而不是「雨」。再如熊崑珍的「路」一文,除描繪「有形的路」之外,應置重點於「無形的路」。以記敘、議論等筆法切入才是。
再來是切入情深處:如「那年的某個節日」一文,則應關注於當天最令你難忘的狀態、情緒或聯想,以記敘、抒情筆法切入,而非流水帳似的紀錄。
最後是認清文類:如「合歡山下雪記」,因是「記」,故必是記敘文;「論成功之道」,因是「論」,必是論說文。
審清題目後,自然能確立主題,這就是「立意」;文章表達的靈魂。言之有物的真;論之有義的善;文筆有采的美皆由此而推衍。在表情達意外,能蘊藉溫潤雅正的情韻,推演自然深刻的境界,如此自然能下筆屬文。如「當鐘聲響起」一文,在審題上,應聚焦在鐘聲響起那瞬間所引發之情緒,作生動之聯想;有了此種聯想後,自然衍生從此以後,每當鐘聲響起,就讓我想起…,使我更懂得知福、惜福等「立意」了。再如若題是「第一次的接觸」,那又應該如何審題、立意?基本上,突顯第一次時,心境的細微變化,和外在知覺等感應。此種感應就是審題之所在;而立意當然就是突顯當時內心的悸動。突顯新、奇、驚、喜、懼等悸動。
多年來,我在不同場合一直強調,再多的理論,仍奠基於平日的準備;尤其是多閱讀!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覽群籍,下筆才能行雲流水,論有根據;情有深度。尤其要用心揣度古文、佳文,明瞭起承轉合之結構;體會抑揚頓挫之音節;了解長短篇幅之經營。再來是多想勤寫,發揮想像力,用心去感受一草一木,豐富感情。雖不必為賦新詞強說愁;但情真意切、勤習寫作,乃作文成功不二法門。這更是我一直反對制式化的補習班作文,及只讀教科書的重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