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再見
四十多年前,少不更事的內弟在古寧頭海邊撿到一塊「鐵餅」,他興奮地帶回家擺在屋簷下,想要當小板凳坐,他五叔見狀立刻制止,原來他撿到的是一枚戰防雷。他五叔曾因為敲擊未爆彈而炸斷幾根手指頭,其遭遇與已故盲人歌手「金門王」類似,只是「金門王」傷情更重,眼睛失明,左手成殘。他們敲擊未爆彈,或許是基於好奇心把玩,或欲取得鐵件變賣。五叔因遭遇過慘痛教訓,具有高度警覺性,即時制止一件可能發生的悲劇。
軍管時期,金門幾乎所有海岸或軍事要地佈滿地雷,密密麻麻,數以萬計,美麗的沙岸與海邊因此變成恐怖雷區。百姓為了生計,不時冒險涉入雷區,大姊曾說,當她還是少女時,曾為了撿拾柴草,好幾次闖入海邊的雷區拔取乾「黃花」(待霄草,又稱月見草),那時候金門並沒有瓦斯,即使有,百姓也買不起,山林裡的柴草幾乎都被撿拾一空,雷區的一叢叢黃花乾枝,便成了具有致命吸引力的獵物,讓人挺身忘危,就像飛蛾撲火。在我們村有人曾在海邊被炸斷腿,這並非單一個案,日前報紙專訪一位女士,敘述她從前在花樣年華時,因闖入雷區拾取黃花枝被炸斷右腿的悲劇故事。
根據公布資料顯示,歷年來金門因觸雷死亡者多達廿人,傷者十餘人,這應是較保守的數字。在軍管的年代,軍事優先,戰備第一,民眾經濟活動範圍受限,因誤入雷區傷亡者時有所聞,有些人甚至自認理虧,低調處理不願張揚;即使有的勇於爭取,當局對類似事件經常虛與委蛇,讓受害家屬求助無門。
隨著兩岸情勢緩和,金馬解除軍事管制,在國際反地雷組織、民間團體及一些立委與雷傷者的共同努力下,終於促使政府對地雷問題的重視,並給予雷傷者遲來的賠償,軍方並自民國九十六年起在金、馬開始排雷,經歷多年的努力,在去(101)年十月達成全面排雷目標,總共銷毀各式雷彈8萬多枚,終於讓金門成為「無雷環境」,這對於保護民眾安全,以及促進地區建設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位於小金門黃厝附近的勇士堡,有一處「地雷展示館」,展示一些曾經埋藏在金門的各式地雷,以及相關的主題內容,這些已不具殺傷力的陳列品,如今看起來還是令人膽戰心驚,這也讓人瞭解,原來我們是生活在這麼一個刁斗森嚴、危機四伏的環境中。
能夠徹底消除地雷,真要感謝國際反地雷組織、民間團體、幾位立委與雷傷者多年來的呼籲奔走,同時也應對政府與軍方的努力給以肯定與嘉許,尤其對那些搏命排雷的國軍弟兄與來自異邦的外籍人士,我們更應萬分的感謝。人們須知,佈雷容易除雷難,全球有許多國家在內戰或交戰時所佈下的地雷,至今許多地方仍無力排除,危機四伏。金門徹底排雷後,總算化解這項恐怖威脅,這樣的成果得來不易,值得我們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