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行過高粱濃蔭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628
字型大小:

如果拋開歲月的惱人因素/以現在身處的時空環境與當下的心情/我們舉杯互敬,輕啜一口醇厚濃郁的58度金門高粱酒/當酒香滑過唇舌,進入喉嚨的嗆烈滋味/相較於青澀年少時,禁錮於貧瘠荒窘的海島鄉歲/酒液一樣澄澈無瑕,然而深入愁腸的酒意還能一如往昔嗎?
──行過高粱濃蔭.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2013年高粱書寫計畫公開邀稿
趁著春節大假前的最後時段,寄出近三百封以賀歲為名的「迎春卡」,當作金門鄉訊聯誼會年終的問候之意。但其實,卡片的背面同時發佈了新的年度裡,我們的一則新書出版計畫:「行過高粱濃蔭──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2013年高粱書寫計畫公開邀稿啟事」。真切的希望吸引更多鄉人或曾經與海島有過革命情感的好手們,一起書寫、一起緬懷那些美好而輝煌的海島記憶。
一切終究還是圍繞著海島家鄉;這是每個月幾位老友聚會時,經多次討論後,大夥確定下來的題材──共同書寫關於高粱島上的高粱人、高粱事、高粱田、高粱酒、高粱歲月與記憶等等……。延續2011年的「島嶼.食事──金門人金門菜」出版的理想模式,大夥攜手,繼續為已經消逝或面臨淡忘的高粱盛世,留下一些美好的記錄。
在討論的過程裡,至少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書寫意見:有人提議為每一座村莊編寫故事、有人聯想到冷戰時期的金門鬼故事一定精采、有人建議全部以小說書寫以提高閱讀吸引力、也有認為不應設限題材,自由創作書寫……。
海島家鄉,似近卻遠,似遠也近。遠古的、孩提的、傳統的、消逝的記憶種種。
定調為高粱書寫,其實和「島嶼.食事」有著同樣的冀盼與情懷。起初,高粱成為乾涸屬性的島嶼最合宜的農作,人們種高粱換白米,既飽了島民肚腹,修長的高粱稈又可紮成掃把,秋冬時更是絕佳的燃料,從土地滋長的,完完全全回歸給島嶼。多年之後誰又料想到,高粱酒釀竟然成就了一座邊境孤島的驕傲,不僅走出烽火陰霾與孤島的悲慘命運,源自島嶼花剛岩層的甘泉更為島嶼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豐饒繁景。人人以高粱人為傲,深深地仰賴高粱酒帶來的豐沃與誘人福利。這是高粱本身也不曾預知的命運吧!
書寫高粱,無疑就是記錄一個時代,一段海島縮影,一份情感,關於我們成長的島。
步入中年期才動心起念,提筆為文,或書寫、或彩繪、或攝影。這次我們想開創更豐富的視覺空間,讓更多的創作形式集結成冊,所以預先發佈訊息,廣邀各方,以詩、散文,以小說以繪畫,以攝影為媒材,一起記錄高粱文化,期望收錄更多好的創作。
近期翻閱家鄉報紙,獲知金門高粱酒屢創新高的營業額年年增長,也陸續知曉長時間的少雨缺水,島嶼的地下水曾正面臨鹹化的潛藏危機。如今高粱種植的面積少了,土地逐漸荒耕,更多的土地增值讓田地變更為建地,人們享受高粱帶來的種種利益,並不積極於高粱田的耕植……。我們不情願的設想,如果有一天,高粱消失於島嶼上,島嶼地下水質變鹹了,揚名於世的金門高粱酒將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走過赤土濃蔭的高粱田,仰首看見蔚藍的遠天,在懊熱炙悶的田埂裡砍下一株株的圓潤高粱穗,想像著碗公裡香噴噴白晶晶的高粱米,再甘苦再辛勞也就忍過了……。那個一望無際的高粱田時代裡,我們曾經有過豐碩而踏實的時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