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樁獅子舞
五月十一日晚間,友人來電說:金城體育館的高樁舞獅相當精彩,說這種揉合武術和舞蹈的表演藝術,金門以往少見,囑我隔日決賽千萬莫錯過。
少年時,我愛看武俠小說,嚮往武學,曾想到武館拜師學藝,但因乏機緣,只能在家自練拳腳,在紙上比劃招式。日後曾結交國術館朋友,承他們指點,略知舞獅由來。
舞獅這種表演藝術,不但兩岸三地盛行,中南半島、日本、朝鮮半島、琉球也都能找到。星、馬地區經常比賽,是華埠民間活動的盛事,但各地獅子舞的樣貌,殆有不同。據說中國早年原無獅子,獅子的引入大概在中國的漢朝時期。天竺、獅子國的外使朝貢,使得宮廷的藝術部門有了靈感,加以發揮,模擬獅子的演藝遂應機而生,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即曾提及獅子舞,說是西涼舞種的一支。
到了明、清以來,這項表演藝術經常與武術聯結,表演者裝扮成獅子的模樣,在鑼鼓音樂下,模仿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的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因此每逢喜慶節日,迎神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可分北獅與南獅,金門此次的獅王爭霸賽,事先講好是以南獅的規定來進行。
十二日上午,我準時前往體育館,站在二樓看台邊看邊攝影。仔細觀賞來自海內外的各獅團大秀才藝。看著各隊依次進出場,豪邁不亂,裝飾華麗的獅身在樁前擺弄雄姿,昂首或低俯,之後上樁。各獅上樁的俐落身段,皆有巧思,爭奇逗弄,在二十一根高低不齊的樁上跳躍舞動,時而迅捷撲進,時而聳立顧盼;偶而搖耳擺尾,有時搔首自摸;獅首獅尾雙人組,人獅合一,合作無間,將獅子的喜、怒、哀、樂、睡、醒、動、靜,表現得淋漓盡致,神乎其技。每當我拿起相機,想為獅舞留下英姿,牠又變化另一美姿,美不勝收。場邊觀眾也看得非常過癮,驚呼連連。
決賽冠軍由馬來西亞關聖宮龍獅團奪得,該團成立至今已榮獲海內外一一五次的冠軍榮銜,獲得馬來西亞政府的認可,於二○○七年將其高樁舞獅列入國家文化遺產。當天難忘之景是:獅之舞者首尾合力、表演甚多高難度動作,獅首有時躍起聳立,有時折身翻滾;在高樁上,獅子埋首啣取置於低處之套圈,取得圈後,獅玩套圈,套頭又卸下,套圈內有電池燈泡,熠熠生輝,格外生動。
亞軍是台灣基隆的長興呂師父龍獅團,呂師父龍獅團成立迄今已有五十餘年,是賽場的常勝軍,曾榮獲二○一三年新加坡國際獅王爭霸邀請賽冠軍、台北新光三越獅皇爭霸邀請賽冠軍、中華盃社會組傳統地獅南獅規定套路冠軍。獅團由美女掌鼓,加上眾鑼鈸手,敲鑼打鼓、氣勢懾人,獅子迅速上樁,在樁上前進、後退、轉身,時在單樁直立,獅身前俯採青、再提上,做些不可思議之高級動作,令人驚佩萬分。冠亞軍之爭,平均分僅差0.1分,兩隊高下,就我來看,難分軒輊。
季軍乃香港夏國璋龍獅團,夏國璋龍獅團成立於一九二四年,八十多年來打造國際舞獅品牌,該團曾勇奪八次世界醒獅比賽冠軍,是名震海外的醒獅團。獅身毛色黃艷,或俯或行,彷彿真獅,上樁踩樁,疾步趨伏,直立轉身,俱見高超技巧。平地獅舞常見戲球,然而夏國璋龍獅團別出心裁,在危險的高樁上,智取酒罈、醉踩酒罈、脫卸酒罈,以戲劇增加張力,並展現深厚的舞獅功力。
今日金門以風獅爺的故鄉聞名世上,在迎城隍的連番好戲中,「獅王爭霸賽」登場,群獅助慶。十支國內外頂尖獅隊同台競技,讓地區觀眾大飽眼福,也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功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