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等待和平鴿──打開羅德水的《金門觀察筆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786
字型大小:

 「解嚴以來,台灣主體意識在一次次的普選中焠煉茁壯,我們不禁要問:一甲子的衛兵難道還不夠久嗎?在兩岸交流空前緊密的此刻,作為所謂生命共同體一員的金門,何時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存在的意義?」─羅德水《金門觀察筆記》(2013)
 中天電視、廈門衛視合作的《兩岸秘密檔案》節目要以《金門協議》推出一個單元,採訪車開到我家「挖寶」。〈海峽兩岸紅十字會 金門密談在仁愛之家〉,斗大的頭版標題、圖文,我秀出了會談第二個月、一九九○年十月六日出刊的《金門報導》社區報第二期,指著仁愛之家(仁愛新村)的圖片,「以前這個地方叫下田,廢村了,有一種森然之氣,沒想到重新造村之後,一座仿古的宮殿式建築,國共登訪,一場協議,悄悄改變了金門、影響了兩岸關係二十年」;我也找出了羅德水的碩士論文《兩岸關係與金門定位變遷之研究:一個金門人的觀察》、行將出版的書稿《金門觀察筆記》,引述他在書中多次提到的《金門協議》,「嚴格說來,兩岸其實是在『交戰狀態』之下,於『接戰區』簽訂了《金門協議》,這對長期成為兩岸戰場的金門來說,實在有其正面積極的意義」。
炎熱的夏月,《兩岸秘密檔案》採訪團隊離去後,夕陽西下時分,那隻落單、灰色的鴿子又飛來我家陽台短暫棲息,望著視野處、台65號高架下正大興土木的一棟「明日城」。灰鴿子獨立蒼茫的黃昏,我繼續翻閱著羅德水的《金門觀察筆記》,也尋思著在兩岸戰雲、鐵刺下站了「一甲子的衛兵」的島鄉何時飛來和平鴿?
從一九九六年的〈催生金馬特別行政區〉到二○一三年的〈評大二膽開放觀光〉,十七年間,羅德水揮就了一百一十六篇章,連綴、構成這冊《金門觀察筆記》。望遠與顯微,全書分出七個單元:「金門定位問題」、「台北對金政策」、「重大公共政策」、「大小三通」、「觀光賭場」、「金門民主」與「戰爭和平」,兩岸風雲,金門幻變,盡錄其間。
二○○○年,金廈未小三通前,六年級生羅德水即以不避諱堅持以「一個金門人的觀察」完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的碩論》兩岸關係發展與金門定位變遷之研究》,從金門定位問題形成之背景、台海危機與金門定位、「戰地政務」與金門定位等章節一路切入、論述到兩岸開放交流後對金門定位的影響,並為金門定位拋出三節論述:〈金門協議的簽訂與意義》、〈一個改變金門定位的嘗試─『小三通』〉及〈金門戰地角色再定位〉。論文基本上將兩岸關係、台灣主體意識與金門定位視為三個能夠互動的獨立單元,但其金門本位、金門情感的交揉,又獨樹一幟架構、建立出了「以金門為主體的歷史觀」,我深為其「一個金門人」的土地情感與歷史經驗所迷。
爬梳、消化、整理過金門龐雜、多變的歷史習題、政治課題後,練就一身功的羅德水不再長篇大論,轉以短小精悍時論金門。豐富的史觀、批判的筆觸,常是一出手就搔到金門的政治痛處,〈說金門去中華民國化太沈重〉、〈金門何時告別工具宿命?〉、〈一甲子的衛兵還不夠嗎?〉;也直搗台北的金門迷思,〈金門缺的豈只是水〉、〈金馬澎是哪門子生活圈?〉〈台北離金門有多遠〉;或環視金門公共政策,〈金門人,你為何不生氣?〉〈從金門大橋談金門的軍事意義〉、〈整治母親河 喚醒浯江親水記憶〉;最後回到兩岸和平的金門,〈我的家鄉不要成為永遠的戰場〉、〈盼以金門戰地作為和平起點〉、〈在古寧頭開啟和平之門〉。
解嚴後的金門,台北、北京兩個政權主導下的兩岸關係,金門所能扮演的角色、彰顯的意義、發出的聲音,依然微弱、處境堪憐;能夠知性與感性兼具,投入熱情,長期關注金門議題、提出觀點,並且善用島內外媒介為和平金門發聲者,無疑的,活躍於全國教師會的羅德水是一枝健筆,也是一座至今還沒被消音的高功率金馬廣播電台。
等待和平鴿‧吐盡心頭血,句句為金門。《金門觀察筆記》,為羅德水按個讚!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