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會雲集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941
字型大小:

六月,金門海印寺,舉行大雄寶殿重建落成,暨聖像開光安座大典。兩岸佛教大德、海內外善信齊聚共襄盛舉,古剎重現光華,廿四諸天蓮臺海會雲集,法喜殊勝。
大雄寶殿,稱大雄殿,即大殿,漢傳佛教寺院主殿的通稱,以供奉釋迦牟尼佛為主。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包含萬有之義;雄者攝伏群魔之義,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尊為大雄。一般大雄寶殿中,供奉三尊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中尊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尊是「報身佛」-盧舍那佛;右尊是「應身佛」-釋迦牟尼佛。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中間是現世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較大規模的寺廟,三世佛旁邊各供有二位菩薩,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海印寺原名太武巖寺,始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為七百多年歷史的古剎。歷盡劫難,歷朝多次重修,近代RC結構,使金門最古老的一座廟,無法列入國家級的古蹟。南韓海印寺,建於802(唐貞元間),1995列入世遺,藏有八萬大藏經的木刻版。金門海印寺現任住持性海法師,銳意革新整頓,莊嚴道場,重建大雄寶殿,三重簷,挑高木結構,進口高級木料。沈富春大德,發願施作,邊做邊想,不用設計圖,建成古色古香,不失閩南味的仿古建築。殿中只安坐一尊大佛,脫胎夾苧漆雕金身,法相莊嚴。
海印寺「大雄寶殿」匾由書畫家李奇茂所題的字。大門對聯「海山朝聖覺聖殿內參透妙締;印岩禮佛法佛堂中悟徹禪機」楊立委應雄所立,由洪篤標編撰並書寫。大門偏聯「太武觀大千寶相莊嚴證菩提;海印覽雄寺殿宇璀巍現佛心」金湖鎮長蔡西湖所立,由張瑞心編撰並書寫。大殿後柱聯「大雄轉法輪三界蒙薰寶殿莊嚴巍太武;海印敷甘露十方弘護佛光溥照耀仙洲」前任縣長李炷烽所書立的,張奇才居士編撰。
大殿前柱聯「華嚴著海印十方弘法不生不滅成正覺;鴻漸連太武三界度生無喜無悲證金身」金門縣長李沃士所立,命我編撰並書寫。「海印」名相,是我從華嚴經之中讀到著名的「海印三昧」,才知道海印寺名的由來。「海印」其意:佛的智慧像大「海」一般深邃廣大,深刻「印」現在眾生心裡。南韓的海印寺,英文直譯成「海洋印章的寺廟」。滄海紀遺,把「海印」解成「…近觀之,則群石團結若兜鍪狀,故以太武名。其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亦謂之海印。」可不要再引用這個「海印」的說法,當時由道觀轉成佛寺,應援引華嚴海印說。倒是在海印寺前抬頭看,正對面的山上有一方巨石像印章,是否海印寺名稱的另一個由來?
海印寺漸成十方大叢林,弘揚佛法不遺餘力,修成不生不滅的無上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鴻漸山,在同安、南安交界,其餘脈穿波入海,到金門糾結成太武山。朱熹說:「鴻漸腦已渡江矣!鴻漸反背皆是同(安),乃向浯也」。金門有諺曰:「凡各鄉能與鴻漸山相照者,必人文蔚起」!幾百年來苦難的金門,等到今日稍有安逸富足的世代,要遠離三界的煩惱(每個世界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喜不悲,心存感恩,敬塑大佛金身庇佑我金門!我還為「安心石室」撰一聯:「(安)無明真龍盤(石)興地氣;(心)有佛靈犀盈(室)散天香」,可惜尚未雕就,來不及披掛赴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