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泉州海印寺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839
字型大小:

承傳臨濟正宗法脈,金門太武山海印寺退居方丈悟道老和尚,於藥師佛聖誕日圓寂,讚頌老菩薩上生兜率天,大覺圓滿!
韓國釜山海印寺,1995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我去過南韓,沒有去拜訪韓國海印寺,2004我寫過一篇〈南韓海印寺〉,就是因為宋代同時的金門也有海印寺,我原以為海印寺只有金門才有。在泉州地圖西南晉江邊,我曾看到有一點寫「海印寺」,出入泉州好幾次,沒有時間去尋找「泉州海印寺」。十月底,晉江霞浯宗親邀我和吳鼎信,到晉江籌劃遷建吳氏燕巢房祖墓(霞浯吳氏燕巢房,就有一支明末清初移居高雄燕巢),隨緣至此,央晉江親堂載我拜謁「泉州海印寺」。
過「泉州晉江大橋」,渡晉江就到寶珊花園、黎明大學中間的海印寺。寺在泉州市豐澤區海印路,原屬東海鎮法石村寶覺山上,始建于北宋初年(960),由寶覺和尚開山興建,初名海印室,後取海印寺。是千年古寺,幾經興廢,清代及民國初重修。寺院占地面積約21畝,坐北朝南,中軸線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拜亭、大悲閣,兩側有僧舍和齋房,以及醒世佛堂、祖堂、放生池等。大雄寶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重簷歇山頂,抬樑式木構架。1988年重建,大門匾掛「海印古寺」。
朱熹曾任同安主簿兼領學事,在海印寺西廊寶覺書院講學,東廂僅存有「朱子祠」刻石。高處有「天風海濤樓」朱子所題,現在已不存。「海濱鄒魯,泉南佛國」在泉州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海印寺的大悲閣,嵌有清雍正二年,惠安進士林之浚重刻的「天風海濤」刻石。寺中築有假山園林,山石由清一色「鐵沙鐘乳」堆砌而成,小巧玲瓏。假山間有小放生池,池內養有鯉魚。翹脊下的山牆壁面,用厚實平板的大海蠣殼完整鋪貼,因為靠近晉江邊、泉州海港,所以就地取材,形成一種建築特色。
乾隆16年,修建山門、大殿、朱文公祠、寶覺書院、大悲閣。清翰林莊俊元書「古佛」、「大海潮音」匾,分別置於天王殿和大悲樓。莊俊元晉江人,道光進士,曾任甘肅西寧知府道台。告退寓泉30年,他的行書瀟灑遒勁,法古辟新,其墨蹟遍及泉州各寺院道觀。寺內還立有清同治11年重修碑記。光緒初,泉州大旱,一優婆塞信士為抗旱求雨,而自焚其身,大雨果至,人們為感其德,將其骨灰、指頭塑像奉祀寺中,尊稱為「醒世佛」。弘一法師也曾寺中駐足,題匾額有「住大慈悲」、「悲智願深」等墨寶。
泉州有萬國梯航的後渚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南宋稱為世界兩大港,是「海上絲路」的起點。各種宗教傳入中國,大都由泉州港登陸,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佛教自西晉傳入泉州,興盛於唐代。泉南佛國歷代高僧輩出,法雨遍灑南天,士女翕然向化。海印寺是泉州女眾叢林之一,閩南泉、廈、漳,尤其是泉州佛院中,這些不落髮女眾,自幼隨姑母或生母出家,成人後自願脫離塵緣,而永住佛門,俗稱「菜姑」,未婚的稱「清姑」。晚上坐香念佛,白天則勤苦耕種,自食其力,弘一大師至為讚歎,特稱她們為「梵行清信女」。
「金門海印寺」和「泉州海印寺」沒有扯上關係的跡象,似乎沒有法乳分香的名份,與南韓三地也各自表述「海印」名相,都從字表的解釋,一樣不足取。還是依華嚴經「海印三昧」:佛之所得三昧名,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事物;湛然於佛的智海中,印現一切大法。是為「海印」本義!泉州、金門兩海印,可否開始弘法交流「心心海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