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文化創意談土地政策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616
字型大小:

文化創意產業為我國官方定名,各國定義不同。最早是1997年英國布萊爾首相所推動的。同一時期,遭逢亞洲金融風暴的南韓,也開始從電影與數位等產業開始發展「文化內容產業」,成效早已成為各國走訪之目標。但到底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呢?相信很多人都只知其名卻一臉惘然,下面例子或許可幫助讀者進入其中。
顏色是上天賜予萬物獨特風貌的華麗衣裳,台灣豐富的植物種類,更是煉製天然染料的最大寶藏,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中萃取汁液,染出繽紛色彩。然而植物染在台灣雖然行之有年,但柿染卻是一項成功的文創案例:新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日前展出的「藝起柿柿看─染飾工藝特展」,以染飾工藝與柿染為主題,結合創意、工藝與時尚的概念,利用「新瓦屋」的空間場域與人文氛圍,結合染飾藝術家、玻璃藝術家、書法家、畫家、柿染工作者,透過裝置藝術、染飾生活場域、柿染設計發表會、名人走秀、特色生活市集,呈現新竹染飾與柿染文化的客家美學風華,成功展現文創的魅力!
上面這則內容正是文化創意產業最傳神的報導,足為我們參考,尤其是金門土地政策。
從解嚴以來,對金門衝擊最大的應是土地政策,尤其是某些地區之地價,早已超出市場機制,不僅嚴重影響市場行情,更嚴重阻礙居民「住」的權利,推衍而下,當然影響未來之發展。我們更可以如此認為,今日慈湖濕地之爭議事件,難道能逃脫土地價值飄漲之影響嗎?長此下去,不僅嚴重扭曲土地應有之發展方向,更嚴重妨礙金門未來之發展,更別談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因為前者之基礎是深植於正常的經濟市場機制。
我們以為,禮時為大。唯有與時偕進,才能談經濟市場機制,也才能侈談文化創意產業。就此而言,當年因軍管導致的社經結構,及封閉氛圍下所制定的土地地目,是否能適應今日之環境呢?例如占大比例之農業用地,是否與今日實況相符合呢?尤其是,在高舉文化創意產業之世代,其深層之意義即是早已告別徒靠勞力的經濟結構。且試以「藝起柿柿看─染飾工藝特展」為例,若站在農業社會來看,這那是什麼「工作」,簡直就是「蹧蹋農產品」!
但此種「笑話」若反視金門大片名為農地,卻無人農耕之荒地,徒留限建之法,惡化地價之上揚,豈非一樣可笑?因此,何不重新省思金門土地政策,在有限之平地上採造鎮方式規劃之;山坡地放寬為觀光民宿,如此才能有效利用土地價值,使貧瘠之土地發揮最大產值,這才是展延文化創意產業之時代意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