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與大鵬鳥
莊子逍遙遊說,北海有魚,名叫鯤,長幾千里,化而為鳥,名叫鵬。大鵬鳥遷移到南海去的時候,翅膀在水面上拍擊濺起的水花達三千里高,乘著海上颶風扶搖直上九萬里,飛向無量無邊的青天。斑鳩和知了看到了,笑牠何必飛得那麼辛苦呢?像我們個頭兒小小,隨時可升降,多好啊!這是「小知不及大知」,是格局的問題。
民間正為商品標示不實而憂心忡忡,惠敏法師在「千峰映月──心靈環保心視界」的講座中提醒我們,是否我們也容易犯「標示不實」的毛病呢?對於許多外在的追求,究竟是基於我們的「想要」,還是「需要」?我們是否也應該進行一場內在的自我認識之旅,經由自我探索、認知、批判,讓自己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是自覺的問題。
近年來欣見金門許多社團開始關心生命的議題,如金門書院身心安頓講座、宗教團體心靈提升講座,此外靈修、禪修、新時代、華山講堂……等課程,陸續在這塊土地上默默播種萌芽,此或可稍解有識之士對目前金門「窮的只剩下錢」的憂慮。
金門正面臨轉型,外地文化挾其財經優勢不斷輸入,農地蓋起了別墅,古厝變身為現代建築,連鎖店如雨後春筍,房仲業一片火紅。投資客瞄準兩岸商機,星級飯店、免稅商場競相開工,金融業紛紛入駐,一時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然而在繁華的背後,我們是否仍然保有一顆清清朗朗的心?這可能就牽涉到自覺與格局了。
你希望金門未來以怎樣的面貌呈現?人云亦云的追逐是否真正代表我們內在的聲音?我們如何找到一面明亮的鏡子,清晰觀照自己內心世界的幽微,如同剝洋蔥般直達內裡。如此反思後再出發,人生境界才會有所不同。
陳芳明來金門書院演講後,寫了一封信給我,他說:「純樸而善良的金門風土,欠缺台灣的關懷,我在適當時機,將撰寫文章。……..我對金門的認識可能已經遲到,容許我慢慢補修功課。」
金門歷經戰火蹂躪、戰地政務思想箝制,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千六百年來最好的時代,如何在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中尋得和諧統一,如何在經濟起飛與永續發展中找到平衡出口,是每一個金門人的責任。
只是,我們得先問自己:你想做斑鳩、知了,還是大鵬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