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許給金門了
「老師說,他今年受文化局聘為金門駐縣作家,從此就許給金門了,要我們趕快想一想,能為金門做些什麼?」
黃春明老師的秘書,轉來老師對金門最真摯的情意,還附上一箱宜蘭牛舌餅,說要與去年中秋來金門演講時,接待他的朋友們分享。
這是典型的「真情歐吉桑」─受人點滴、湧泉以報。沒有偉大承諾,不講虛偽客套,僅僅捎來最原始簡單的善意,卻讓人備覺溫馨。原來黃春明對土地、對人民恒久豐沛的情感與關懷,不僅從他的小說中讀到;每一個與他近身接觸過的人,都能夠感受得到。
記得那天在金合利鋼刀廠,主人殷勤邀約至內室奉茶,老板娘巧手烹茶,為我們一一斟上,每個人禮貌性地以指叩首,巡至黃春明,他驀然起身,雙手舉杯,無比恭敬。這樣一位年近八十,獲獎無數的國寶級作家,表現如此謙和,我向同行者說:這才是大師風範!
3月24日黃春明第一次以駐縣作家身分抵金,行前囑咐我安排校園說故事,我告知駐縣合約沒有這一條,他十分阿莎力:「沒關係!我喜歡為小朋友說故事!」
吳念真說:「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作家是黃春明。」聽過黃老師說故事的人應該都無異議。他講「稻草人與小麻雀」,講到稻草人最後與小麻雀達成共識-趁農夫沒來驅逐之前小麻雀趕緊吃飽離去,表現十足童心,以及大地共享的平等胸襟。講到外婆的智慧,他說小時候在農村,時常看到牛隻被牽去屠宰場準備宰殺,外婆就告訴他要低頭致敬,並且雙手放在身後;低頭是為牛隻送行,雙手後扣是告訴牠們我沒有能力救你們,這分認命與慈悲即是真實人生。
黃春明常說,你眼前所看到、最感動的東西,才是你內心最終的東西。他把這些感動化成文字、訴諸語言,最想寫給孩子看、說給孩子聽。因為最終也是最初,在孩子的心田播種,日後自能滿園花開。
金城鎮公所很快呼應了黃春明的想法,委託金門書院辦理「聽大文豪黃爺爺說故事」計劃,巡迴各國小校園,讓孩子有機會親近文學大師,瞻仰大文豪的風采;並且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搭配銀幕、布偶、插畫和小道具演出,啟發學童閱讀興趣,落實文化紮根的工作。
囿於提案地區限制,計劃只能在金城鎮執行,但我相信黃春明的足跡將踏遍大小金門,即便我再告知合約上沒有這一條,他肯定又這麼說:「沒關係!我喜歡為小朋友說故事!」如今已確定的戲碼包括奇妙的蘋果樹、會笑的石頭、採草莓的姑娘、拇指神童、我是貓也、短鼻象、小駝背、愛吃糖的故事…….等;更可以確定的是:今年金門的天空,很黃春明!
有人說金門辦活動講師匆匆來去,與鄉親鮮少互動。金門書院首先打破成規,開創雙向學習模式。一方面老師將淬煉後的智慧交給我們,一方面我們也回報他最純樸自然的金門元素。金門本身即是一個大型博物館,文物、遺跡隨處可見,經深度導覽老師都覺得獲益良多。書院也用心安排地區人士與大師交流,許多藝耕者令老師驚艷,老師紛紛表示:原來「人」亦是金門美麗的風景之一呢。
在這樣對等的關係下,老師很容易融入本地,關心本地事,與本地人交往,漸漸與金門這塊土地產生甜蜜的連結;也源於這一分真心誠意,黃春明與金門結下了好緣。
今後,希望更多的訪金大師也能這麼說:我把自己許給金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