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壁畫移植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201
字型大小:

烈嶼東林佛祖廟的牆上有八十餘幅精彩的壁畫,是小金門天助師的水墨遺作,近期將翻修該廟,東林想要保留壁畫原貌,為地方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57年重修的佛祖廟,由鄉人林天助繪製,描繪孫臏與龐涓的歷史故事,還有哼哈二將、仙女、東方朔等封神榜的壁畫。水墨直接畫在廟宇牆面,是林天助僅存於金門的遺作,甚具文化價值,希望大家要重視金門鄉土藝術的保存。我個人的淺見,要搶救天助師水墨壁畫的方法有:一、保留壁畫牆面,其他的工程可以動,原作不動。像板橋林家花園的圍牆是新修的,但呂世宜在咸豐二年題的字,那一區塊就保留著162年前的古壁面。二、請台灣或敦煌的專家來金門,把壁畫剝離撕下,再移貼在新造的牆上;或移貼在油畫布上,裝框就可移動懸掛在適當的地方,當成藝術畫作來收藏。
金門早期的寺廟壁畫,天助師是直接畫在白泥灰牆面,用水墨畫成;如要彩色的也可以,是在水墨畫好後,再淡彩染色(用礦物質色粉調水膠),容易剝撕。70年以後金門的宮廟彩繪工程,舍弟吳鼎信承包很多間,至今還繼續在做。他的壁畫是在現代的洋灰牆面,打上白色的水泥漆底色,然後用油畫原料彩繪;或是用水泥漆來彩繪,水泥漆分油性和水性,兩種都可用,也很容易剝撕。孔子《論語.八佾》有提到「繪事後素」,就是打上素的底色以後再彩繪。就像日本的膠彩畫,本來也是中國的東西,先在絹布上打一層白底再彩繪,用的顏色比較厚,有敦煌壁畫的感覺。
敦煌壁畫,曾被掠奪到大英博物館展出,這是被盜剝下敦煌的壁畫,流出國外之一地。1914俄國奧登堡到敦煌莫高窟,不僅掠奪大批敦煌寫本,還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塊壁畫。美國華爾納到莫高窟,盜剝了大面積的壁畫,並掠走彩塑。1924華爾納率領的第一次福格考察隊,在莫高窟盜剝六幅壁畫。當時藏經洞中的遺物早已被偷光了,華爾納不甘心空手而回,他採用剝離的方法對壁畫下手。他曾到義大利學習壁畫技巧,用特製有粘著劑的膠布,一種能夠使壁畫分離的特殊化學溶液,剝離了莫高窟的唐代壁畫精品十塊,如今保存在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在師大美術系,我的老師陳景容,早年留學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他是當時台灣唯一能做壁畫剝離的人,但他不輕易教人,直到有一年,中部有一間閩南式古厝要拆修,文建會請他帶幾位學生,去做古厝壁畫的剝離保存。文建會有專文紀錄,壁畫剝離的工序及所使用的化學用品,因時間太久,我已找不到我看過的資料。只約略知道壁畫的剝離程序:一、先塗一層固定顏料的無色藥液在壁畫上面,保護原畫的色彩不退、不掉、不渾。二、塗一層厚凝膠水,保持整片畫面完整不脆裂。三、再塗一層剝離劑,使整片畫面能凸離,撕下牆面。四、撕下的壁畫,在背面塗膠(黏著劑),再移貼在新的牆面。五、把畫面上塗的凝膠、剝離劑,用清水洗掉,還原壁畫的真面目。六、畫面做適度的修補。(如果是超大面積的壁畫,而又要運送到遠方,可以像地磚一樣切割,再按編號,拼貼完圖。)
我後悔當年,沒把這項壁畫移植的技術學下來,也不記得那些進口的化學藥劑,失去很多機會來搶救金門古厝的壁畫。我在北美館看過陳景容的畫展,他把他自己畫的小幅壁畫,撕下來貼在畫布上展出。75年學者郭文夫,曾向文建會申辦,在國內首度從事剝離實驗(大甲郭家祖厝文物之壁畫-陳景容主持)。現在台灣應該有很多人出國學會這項技術,所以金門當局要向文化部求救,來搶救金門的鄉土藝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