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太武山莊憶往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6,222
字型大小:

我住過舊的金門新村,也住過即將走入歷史的太武山莊,兩個村莊都有我的少年身影。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戰稍歇,我隨家人疏遷到台,坐運補艦在高雄登陸,先在大同國校暫住,之後坐火車北上投靠親友,在台北市晉江街住半載,遷徙到中和積穗金門新村,住了幾年,因家父任縣府公職獲得分配眷舍,又搬到同路(今之民有街)深處的太武山莊。
太武山莊的住戶,都是當時政委會和金門縣政府中上級幹部的眷屬,房舍在五十年前與附近的日新新村或板橋的大庭新村、壽德新村、台貿九村相比,稍顯高大些。然而,太武山莊周遭有股特異的靈氣,因為它與日人建造的海山神社,都位在史前文化員山子遺址附近,但處於不同方位的山腳下。
員山一帶的山勢不高,走向曲折,山上有隸屬國防部的經理學校,軍校兩邊有不少山坡是公墓用地,我曾多次與山莊鄰居到軍校閒逛,去閱覽室看書報,當時管制不嚴,未築牆,國防管理學院尚未遷來。有時我們會走到公墓區練膽,偶見野狗在山上亂竄。有一次,甚至看到乏人祭掃的墳頭塌陷,有疑似女人長髮曳出,大家驚慌奔逃,日後就少去墓地嚇自己。
當時兩村附近甚多稻田,農人秋收後,我們常在田地玩耍。彼時山莊馬路還算寬敞,沒有私家汽車佔道,適合玩躲避球、救國等遊戲,打棒球若有人擊出強棒,高飛球打破人家玻璃門窗,大家就等著挨罵,再由家長領著上門認罪賠償。
金門新村的村尾和太武山莊的大門前,都各有一條水利局的灌溉用河渠,農人經常在河中抓魚蝦、摸毛蟹,每年偶而有人在上游毒魚,我們在下游撿半浮半沈的魚,常抓得不亦樂乎忘了回家,但只要有人通風報信說:「某人啊!你媽媽帶藤條來了!」某人就趕緊將捕獲魚兒央人代為處理,自己則迅速逃奔上岸,迂迴轉進家門。
由太武山莊中段右方出來,沿山邊路向右經過「現代三合院」(以前此地是幾株大榕樹和農舍)前面,向左彎曲前行,過何家大宅,往中山路有巷道,右圍牆內以前是台新紡織廠,荒廢多年後,讓予慈濟,如今建有靜思堂等建築。左圍牆內,五十多年來,始終是交通部的公路局訓練中心。
員山路與民有街接近平行,兩路與中山路略呈垂直狀,中山路與員山路三角形間有一新通道名台新街,由台新街再往山邊走去,即今員山公園與民安里活動中心,此中心以前是圖書館,附近即日據時代的海山神社遺址。對日抗戰勝利,國府來台,神社前土地被江蘇省人士購買設立台北紗廠(後之投資者又改名台新紡織廠),此地日後有部份地被板橋劉家買去,興建元氣大鎮。員山公園有一圓形平台,此為積穗配水池,少年時來此遊玩,常可聽見裡面水聲淙淙。
太武山莊的眷舍分甲、乙、丙三種,甲種眷舍的住戶通常是上校或少將,例如楊師長和宋政務委員都是少將,宋委員跟我們其他眷戶很少往來,眷舍很早就頂讓給別的軍人。楊師長名又曾,原任少將,日後升中將,官拜陸軍副總司令,退役轉任榮民事業單位高層,他跟妻子喜歡在村子裡散步和大家打招呼。
上校眷戶中較知名人物是程如垣老縣長,他大陸原配往生,來台續弦王氏,王氏與家父聯宗,王氏育有一女,與舍妹小學同學,兩家偶有往來,程老縣長國學造詣深,退役後在專科任教國文多年。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