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族譜是維繫宗族認同的重要記錄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839
字型大小:

一個人對自己父母以上的祖先,認為天高地厚親恩罔亟,所以飲水思源,親情流露,生時孝敬,往生則祭之以禮,薪火相傳,表示感念恩德,不忘根本。然歷代世亂頻仍,多重因素造成族人遷徙流離,若上一代不傳,三代之後不知道祖先名諱和根源者為數不少;或號稱「地球村」的現代社會,家族親人散居各地,難得相聚,親情疏離,經過四代五代的子孫互不相識,長幼無序、尊卑不分、譜系難全,徒留遺憾!是以家譜和族譜對一個宗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乃維繫親族血脈的重要記錄。
族譜,乃匯集歷史、文化、民族情感及宗族蕃衍之大成。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各國稱羨。歷代君臣事蹟、國家盛衰、民生休戚之史實均有史官敘載,其中得失成敗,興弊之道,則為後世治國者所借鑑。而族譜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所謂「君子之處世,必有尊卑,言有祖也,必有親焉,言有族也。祖也者,吾身所自出者也。族也者,吾身所同出者也。」宗族歷史,務求代代相傳、繁衍綿延而生生不息,以使後代子孫知其根源、體己血脈,及至慎終追遠而能承先啟後、弘揚祖德。
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文化,受華夏文明之薰陶。金門作為「閩南文化圈」之一份子,承襲中華文化遺風,特別重視倫理親情和宗族事務,宗族組織發展綿密,對於譜牒之保存與維護不遺餘力,地區文史工作者投入研究者眾,尤以「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表現最力,積極協助各個姓氏從事族譜資料之蒐集與編纂,成果頗豐,堪稱閩南宗族文化的維護者和發揚者。
揆諸大陸文革時期,內地各姓氏宗廟大多歷劫被毀,宗族組織幾近瓦解。改革開放以來,鑒於海外華人飲水思源、溯祖尋根風起,返鄉問祖者眾,更以尋找族譜者為多,加以大陸經濟發展,與時俱進,民間興起姓氏文化的探討以及姓氏源流的追考,相關姓氏研究機構紛紛成立,積極推動姓氏文化研究,並加強與海外社團的學術交流和聯繫、聯誼,例如,2011年六月,配合海峽論壇,在閩台緣博物館辦理「閩台百姓研討會」,強調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敘血溶於水之親情;同時,舉辦族譜展覽,「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也參與了這項盛會。
國家之歷史,在忠於史實,族譜之精義,亦復如此。以我中華各姓氏宗族之族譜,具宗族與民族情感融合之功,皆為歷史文化之瑰寶。尤其譜牒蘊藏著豐富的家族史料和多樣化的內容,記載宗族的開發史以及族人遷徙源流與人文變化,是宗族的歷史文獻,更是族人尋根問祖的重要憑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