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口腔」癌與「語言」癌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錫南。
點閱率:734
字型大小:

病理上的「口腔癌」要找醫生,然而話語中的「口腔」癌,或「語言」癌,端賴品格教育與語文教育,換言之,需要借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整合為之方能竟其功。
近來最驚爆社會的反差現象,就是被視為偶像或正義的公眾人物,一夕之間因為緋聞、性騷擾與語病而形象崩壞。當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在立法院公然指責教育部長蔣偉寧,「…你是一個偽善…滿口謊言…不知悔改的…。我認為你沒有資格做我們的部長。請你向我們道歉!」時,卻對自己爆出曾對女性非禮,自承是「一個人孤獨時,找了錯誤的出口」為自己說項;平日愛家廚藝代言人阿基師,被爆與女粉絲「摩鐵」密會時表示,「有擁抱、嘴對嘴,親一下國際禮儀啊!」「巧遇不是外遇」。這些案例,都有共通性,就是話語權的「禍從口出」,「口德」欠佳,或是「口是心非」。
聯合報發現國人常在不知不覺間,講話中滲入過多的「無意義的冗詞贅字」,而製作一系列「語言癌」的報導。例如:阿基師說,「有做一個擁抱『的動作』;媒體主播說「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動詞前面累贅地加上了量詞「一個」及動詞「做」,後面再加上「的部分」、「的動作」。這些報導指出,現代人說話暴露不少「語病」。
現代人們口德敗壞如同感染了「口腔」癌。不管是外表、身材還是其他方面,隨意批評、貶低別人就是沒有口德。須知「口德」即「人德」,「言為心聲」,一個慈悲的人,就會說出同情、憐憫、安慰別人的話;若是自私自利者,張口每一句話都是自私之語,言不由衷。與人相處不能口沒遮攔,損人害己,口才雖讓人口服,唯有口德方能使人心服,口德是反映性格的一面鏡子,所謂「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在我們現代生活中,卻常聽到「律己從寬,損人從嚴」欠口德的話語。
名嘴在螢幕上口出惡言,將政治評論節目變成綜藝節目,把自己當成娛樂演員。鄭弘儀指控馬政府補助陸生三萬元,還飆髒話。「一張嘴胡累累」,或是「你豬啊,笨啦,蠢啦,你去死啦...」,從家庭到社區,幾乎把髒話當成「順口溜」了。
上網的人最能感受到「語言癌」與「口腔癌」。網路上充滿許多令人驚奇的「怪咖」,發表「外星文」,流傳所及,幾乎擊跨了我們的國語文教育與品格教育。官員、社會各階層、教師、一般民眾口中經常出現這可怕的「癌細胞」。
人們可以振振有詞的自辯被激怒,「是他惹我生氣」、「我也是為他好」,「為了公平正義」,所以,我有權生氣、有權發洩。可是,這樣會刺痛別人,使人承受不了而烙下傷痕,「隱隱作痛」啊!
「下架」本身就是個動詞,當我們不能意識到「做一個下架」,或「給窩留言,給他按下」哪裡不對時,我們就已經被「語言癌」感染了!我們號稱「多元化」,結果在生活中,受到外來語、西洋語及母語的渾濁變得不清不楚,更糟糕的是社會上普遍積非成是,誤將「張飛打岳飛」,習以為常。
  口德猶如宴會最後一道「甜點」,希望留給客「甜甜」的印象!沒有口德,就是留給別人「苦辣想吐」的痛恨感!「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正是最好的寫照。與人談吐,卻說不出簡明扼要的話語而讓人摸不著,或下筆為文,誤寫連連,是導致國人語文水準下降的元兇,讀者諸君,不可不察啊!
社會上是非黑白,說三道四,煽風點火的言語霸凌,多半出自「色厲內荏」的人格偏差,卻兀自辯解說教,一副「道貌岸然」的教訓別人。孟子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習以「口腔癌」者,都不自覺的強作「人師」而欺凌眾人。「語言癌」突顯「思考力弱化」的危機,套句網路用語,有點「腦殘」。學生懶得翻查正確用字,隨手誤用錯別字與修辭而得了「語言癌」;成長後在社會上,就流傳著怪咖文句;等到老化後那還有國際競爭力?
金門文教力在硬體之外,還需軟實力,提振品格教育與語文教育正是時候。當「口腔癌」與「語言癌」在金門社會上絕跡,方能彰顯軟實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