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憶金門日報社的一些陳年往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朝福。
點閱率:959
字型大小:

日前閱報,看到服務金門日報社四十多年的董啟明先生退休前夕,述說昔日在「單打雙不打」年代,報社多次遭砲擊的往事,不禁勾起我一些回憶。這些陳年往事,見證了昔日報社成長發展的艱辛,也反映了報社與我們陳坑(成功村)的密切關係。
金門日報的前身是正氣中華報,民國三十八年創立於江西南城,因時局動盪,幾經遷徙,民國五十一年十月遷至成功村,設於原址的金門廣播電台則移到塔后。報社搬遷後的一段時間,廠房空間不足,鑄字房曾借用我堂叔房屋的廳堂。我那時讀小學二年級,經常在放學後前往觀看那台「卡啦、卡啦」作響,一邊冒煙一邊吐出鉛字的機器,心中充滿好奇。不久後,鑄字機搬走了,擺放地點改設在社長室後方的防空壕,在那通風不良的地洞裡,高溫機台,散發著熱氣,對操作人員健康必然造成危害。隔了幾年,我經過那裡,已看不到機台,早搬走了。
夏天晚上,夜闌人靜之時,報社人員透過電話聯繫公事,那時的軍用電話線路訊號不佳,發話者常須大聲叫嚷,對方才能聽清楚。我家距離報社很近,常常誤以為半夜三更有人在吵架。後來,報社築起圍牆,加蓋廠房,改善設施,深夜叫嚷的聲音不再聽聞。
報社就在村旁,職員多住宿舍,下班後年輕小伙子梳洗裝扮整齊,紛紛到村中走動,或逛彈子房打撞球、坐冰果室,或三三兩兩在村裡晃悠。近水樓台先得月,許多人就這樣在村中找到他們的另一半,我的二姊夫便是其中之一。我的鄰居也有不少人隨後陸續到報社工作,我上高中不久,我二弟也成為報社員工,任職期間不長,我清楚記得當時月薪是台幣五百元。民國六十年,簡陋的工作環境,微薄的薪資,但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純樸的社會氛圍,大家都很安份,工作也很認真。
我後來報考軍校,也是受到報社一些軍職記者的影響,當時看到這些年輕帥氣的記者,背相機、騎機車、跑新聞,沒事就打籃球,心中十分羡慕,立志高中畢業後也要步他們的後塵。後來如願考上政戰學校新聞系,但畢業後工作崗位由不得自己挑選。多年後雖有機會,但時機已過,便成了新聞界逃兵。
半世紀前,正氣中華報以「一套人馬,兩塊招牌」發行了金門日報;隨後金門日報「金蟬脫殼」,蛻變為地方報,今年十月將屆滿五十年。今天她的文宣功能雖不似當年;尤其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網路傳播無遠弗屆的資訊化時代,其角色難免尷尬。然而,放眼看台灣的新聞媒體,多的是操弄民粹,渲染血腥情色,重口味而反智的商業傳媒,經營宗旨早與「中華民國新聞記者信條」所揭示的「決為增進民智、培養民德、領導民意、發揚民氣而努力」目標背道而馳。對比之下,金門日報的素雅清淡,值得我們珍惜,也期待她今後能在反映民意、探討民瘼、承載鄉情、凝聚鄉心等方面,發揮更大的功效,成為鄉親喜閱爭讀的優質地方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