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主動熱情的火
從事多年的學生輔導工作,發現最難改變的學生是那些被動和冷漠的學生,被動的學生,對可以努力去作改變的事,常說:「不可能、沒有用、算了、太難了」,在沒有付出全力去努力前,早就放棄了。而冷漠的孩子常說:「還好;沒差!」,缺少了生命的熱情去追求改變。主動和熱情宛如飛機之雙翼,唇齒相依,息息相關,少了其中之一就會造成生命的迷航或墜機。
要點燃主動熱情的火,首先必須確認自己「生命中的最高目標」。這是指在做某件事時,一個人會主動熱情、全心投入,覺得這就是生命意義之所在,因而能從中感到充分滿足、生氣蓬勃,也會協助一個人克服低潮,覺得生命因此發光。
主動的人看得見未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且他們驅使自己採取行動,即使因此要冒一些風險和付出一些代價也再所不惜。換句話說:「主動者懂得尋找機會、把握機會,然後付諸行動」,比爾蓋茲讀到哈佛大學二年級,發現自己對電腦的痴迷,於是輟學投入了電腦軟體的研發,因而創立了日後大放異彩的微軟公司。當然主動的人能使好事發生,也容易犯錯。美國著名參議員羅伯.甘迺迪也說過:「惟有那些敢於失敗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太過於保守被動,安於現狀,故步自封,好機會絕不會送上門。
熱情是一個人成功的要素,根據研究:美國前五百大的企業總裁,其中有一半以上在大學的成績是C或C以下。美國的百萬富翁中,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並沒有完成大學教育,是什麼原因使一個看來平凡的人擁有偉大成就呢?答案就是熱情,任何一個想過超凡生活的人都有他的慾求,平坦的礁石激不起美麗的浪花,熱情的火焰越烈,慾求越強,未來的遠景就越大。
有一個故事提到:有一個年輕人去拜訪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漫不經心地問:「怎樣才能求得人生真正的知識?」,哲人帶著青年來到海邊,下到水中,把他壓在水中三十秒。當年輕人抬起頭來,蘇格拉底問他:「你來要追求什麼?」他回答說:「偉大的哲人,我要知識。」蘇格拉底再次把他壓到水裡,如此上上下下地吸氣、閉氣,哲人又問道:「你到底想追求什麼?」年輕人答道:「空氣,我想要空氣!」「很好!」蘇格拉底接著說:「年輕人你只要像渴望空氣一樣去追求知識,你就可以得到它。」人心中的熱情是無可取代,它是意志力的燃料,如果真想要做某件事,自然就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完成它。人類受造的特質之一就是:當一顆心被燃燒起來時,絕望就消失;而且能讓許多不可能的事情變可能。
放眼十二年國教的改革,點燃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不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