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揚伯父的最後旅程
清明節的前夕,我和弟妹們尊稱為「伯仔」的陳昌揚伯父終於魂歸故里,走完了他流離顛沛、漂泊異鄉的人生旅程。
昌揚伯父,福建安溪人,生於一九二三年。青年時期正逢國難,一九四四年元月八日被「抓壯丁」從軍,曾經歷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之後,隨軍來台;服役三十年,經歷種種磨難,諸般辛酸,難以盡述。一九七四年三月以上士階解甲,孑然一身,流離顛沛;曾任職於某紡織廠,以廠作家,歷時二十餘載,爾後靠著微薄的月退俸度日,在台北社子租賃簡陋住屋棲身 ,單身老榮民的境遇如此淒涼,令人鼻酸!
一九四九年,大陸易色,兩岸軍事對峙,不相往來;昌揚伯父與家鄉斷了聯繫。由於音訊全無,生死不明,家中慈母盼歸無期,懸念香火傳承,乃依閩南鄉俗,著次子禮寬之三子自平過繼承祧,寫入族譜。一九八七年返回故鄉,慈親不待,引以為憾!此行,第一次見了二十五歲的繼子自平,「父子」感情生疏,仍然以「伯仔」稱呼。之後,每於返鄉,子侄及孫輩們皆能盡心奉待,得享短暫的天倫之樂。
一九六O年代中期,昌揚伯父隨部隊駐防金門田浦,於擔任採買時,至家父店中購物,一聽是安溪同鄉而結緣。是時,金門民生物資匱乏,他常於休假日,購買軍中福利品相贈,或接我和弟妹們至部隊,親自買菜料理,一手閩南口味的美食,讓我們大快朵頤,關懷照顧備至;前後兩度駐防皆然。此後,我們視他如親伯父般,以「伯仔」尊稱,四十五年間維持著密切往來,情誼深厚;在台期間,我和在台北的弟妹們的家族聚會必定請他參加,尤其每於過春節時包個小紅包禮敬他老人家,但他都如數回包給我們的孩子們,說起來,伯仔給我們家的總是比我們回敬他的多。
昌揚伯父年近九十時,仍步履穩健。惟因年事已高,身體自然衰退,偶有微恙,獨居乏人照料,曾經住院失聯,頗令親友憂心。二○一一年四月,本已接受我等建議,預定安排到金門大同之家安養,奈五月九日,因腦中風住進台北榮民總醫院。輾轉於宜蘭員山分院和台北之間,六月十五日,老家繼子自平獲准來台,隨侍病榻。七月上旬感染肺炎,轉回台北榮民總醫院住進加護病房,二十日凌晨,病情急轉直下,終因藥石罔效,不敵天命所限,於當日五時二十分溘然辭世,繼子自平和我在旁守護,看著他安祥離去,享年八十有九。
昌揚伯父身後喪葬事宜由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委託臺北市榮民服務處辦理,我和振仁協助自平處理家屬的這部分。我從平日與他談話,以及他購買的一個靈骨塔塔位的心思,認為他固然心繫故鄉安溪,但也認同臺灣寶地,且因榮民可以入厝軍人公墓,每年春、秋有祭,遂與其子侄輩議定,以臺灣作為他老人家長眠之地,靈骨安奉台北市南港軍人公墓。
三年八個月過去了,此期間,受自平委託辦理他繼承養父〈昌揚伯父〉在台遺產等事宜,真是頗費周章,體會了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如今,繼承的案子准了,但是軍人公墓的骨灰罈必須領出後,始可發還其遺產和遺物。因此,自平夫婦日前專程來台,由我具名領回骨灰罈,交予他們迎回安溪,承受子孫香火,祭拜有其後人,每年清明節我和振仁去南港軍人公墓祭拜的任務也告一個段落!
昌揚伯父的英靈可以回到故里,天意使然,夫復何憾!對於我們家來說,不論他在哪裡,都永遠是受我們所敬愛的伯仔,必當永懷恩澤,長留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