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風從民間來──莒光國校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篤欽。
點閱率:1,253
字型大小:

很小時候,上小學以前,大哥騎單車載我,過浯江橋左轉木麻黃小路勢下,大哥收勢不及,坐後座的我順勢飛出跌個狗吃屎,自此我對騎單車有陰影,直到小四年級認識蒙古幫我除魅,才教會我騎單車。雖然不是手把手教,但蒙古是我生命中第一個真正意義的朋友怠無疑義。有回,天雨,那時候我們迷上釣魚,天大雨,許柚大概不會來巡魚塭,我們躲胡璉亭草叢,用條魚線、鉛錘,連浮標都不敢用上,惹眼。兩小子躲草叢裡說一車子下流話,就為引魚上鉤,魚沒釣上一、二,倒釣上兩螃蟹,挺肥。從小我就很好地知道螃蟹比較下流了。
「我們的學校,莒光國校。」記得兩句,再來,再來就自動跳接「鵝兒快樂,戲弄綠波,昂首唱輕歌」了。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莒光國小校門前拾級而上,三個造型特殊的校門,其上大樹華蓋。莒光國小建校到收攤不過三十年,不足半百,但她畢竟化育了不只一代人,臨南門海墘這方水土的小孩都打這裡走出不同人生。
我才從榮哥處聽來一建校奇譚,確實很見笑。說蔣介石公一日幸莒光樓(或在民五十年初)正登樓騁目遠眺江山發故國之思,隨從人莫不作新樓對泣。忽爾眼風一掃,見左首遠處有房,動問是何單位?從人(劉安祺?)答曰蓋一學校耳,繼亂以它語。待蔣走後劉氏思之猶有後怕,明明白白彈藥庫,硬要掰成學校,欺君可是殺頭的罪。那就一掰到底吧,於是,我們的母校就這樣稀哩糊塗來到這世上了。
有了學校,那就來上學吧。上學走小路,下課回家走大路。大小路各一橋通,小的兒童橋從砂埔直走到浯江溪,都是青瞑壽的地,過兒童橋左邊有鄰居果嬸家豬圈一、二,右邊一大片魚塭是許柚的,名莒光湖,湖心有亭曰湖心亭,要過到亭去得走魚塭間的土堤,土堤連接湖心亭則有一小段欄杆曲折,曰九曲橋,我認真算過只得七折哪來九曲?南門尾的則從浯江橋過左轉,進入一木麻黃夾道的小徑,走到底撞到豬舍右轉就和兒童橋過來的南門頭合流,再直走到底爬小十來階梯子上兒童樂園,左邊脩竹若干,右轉穿一小段楓樹夾道(樹上常有綠色大毛毛蟲,樹下常有毛毛蟲屍體)兩長頸鹿一高一低作依偎狀,始終不曾低頭站著,圍成一門,我都替牠們覺得脖子痠。這就,莒光國小到了。
放學回家,再走一回木麻黃土小徑。黃土小徑頗美,臨溪臨湖,間隔置石板長椅,非上下學離峰時間或清晨或黃昏或有男女一、二或散步或坐石板街椅或拉拉小手甚麼,再出格的那是作不出也不敢往下作了。
浯江旁小徑離鬧區遠點,或已超過境主結界轄地,常見木麻黃樹上吊得有死貓,是所謂「死狗放水流死貓掛樹頭」。里中或有客死外地,則棺槨不准入境,或於浯江橋頭臨湖這頭搭一陋蓬停靈,妻小子女深冬寒風中臨河哭靈守靈,說不出的悽悽慘慘戚戚。我始終不知這樣陋規從啥時候啥人傳下,或出以神鬼界人界間互不干擾,或對境主結界以內轄地的尊重,對生者,對孤兒寡母,那又尊重?似這種「反正你要不是壽終正寢福壽同歸的死在家裡就給我滾多遠算多遠」的風俗,我不懂,更不以此陋俗為然。
後來,後來莒光國小就廢校了。建校稀哩糊塗,關門也稀哩糊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