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羅素中國文化金門人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學敏。
點閱率:894
字型大小:

名翻譯家胡品清女史曾說在當代西方哲學家中,最偏愛羅素。首先,他文筆美、哲理深,風格卓越、風趣超群,使哲學性的論文不再顯得枯燥乏味。次之,他是真理的宣揚者。在人類的世界裡,敢說真話的人太少了;而羅素是勇者,勇者不懼,他總是那麼坦率真誠。我也喜愛羅素,但與胡品清女史的順序及著重點有所不同。我最看重羅素的說真話,勇於指出自己的錯誤和弱點;其次是他對東方文化特別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深入研究精神,教我十分感佩。
讀羅素比較中西文化之文本,發現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有時甚至比我們還要深入,他的觀點精確犀利,見解獨到,無疑是一位智者,為我們解惑呢!他談「容忍」,是這麼說的:「我認為中國人的容忍,超過歐洲人在國內的經驗中所能想像的任何事情。舉個例子,白種人去到中國的動機有三:打仗、賺錢、傳教,中國人不好兵,認為沒有值得打仗的原因;說從商自由,宗教是多種的,中國人沒有要把我們變成孔教徒的願望,因此樂於讓我們走自己的路。」我反覆讀著羅素這一段話,心裡頭一陣酸、一陣苦,眼眶裡噙著淚,我沉浸在歷史的悲情之中,久久不能自已,我低下頭沉思、沉思、沉思,待滿腔憂戚與憤懣漸漸沉澱、醱酵,最後,竟不期然從喉間湧出一朵清麗的微笑,似羽蝶破繭、又似蟬蛻,霎時舒心放懷,得以清明自由。我被這樣的情境轉化驚呆了,是否這就是羅素所謂的「中國人的容忍」?這也使我聯想起羅素曾建議西方人,向我們學習一點沉思的智慧,他說當世界上其他的古國盡都滅亡之後,中國卻是憑藉著那種睿智,使中國數千年不墜地延續下來了。
我整理一下思緒,將視點移至金門,心想,羅素若認識金門人,想必更要大大褒揚金門人的容忍美德了。金門這一座多災多難的島,若不是靠著金門人強韌的容忍力,怎能熬過苦難,甘之如飴,過渡到今天繁華幸福的榮景來?且看看金門人面對一波波海賊的燒殺擄掠,大夥兒咬咬牙,撐過來了;面對日本人的侵略,金門人忍辱負重,日子容忍著過,照樣挺直腰桿幹活兒,也熬過來了;爾後,兩岸打起仗來,砲火延燒近三十年,其戰況之激烈與綿長,也嚇不倒韌性超強的金門人,金門人仍然以勇者的姿態,不懼危難艱險,在苦難中延續、茁壯,這樣的容忍力,不論質與量都該是史無前例,可歌可敬的吧!
這幾年,金門人揚眉吐氣了。生活品質改善,幸福指數升高,人們的價值觀似乎也改變了。從側面冷靜觀察,金門人原有的樸實與厚道,正在現實主義強勁的衝擊與挑戰下,逐漸消失。金門商家對客人尖苛、不友善的消息,在網路上時有所聞;金門鄉親、朋友之間重利輕義之事,亦經常上演。我們生活在這大時代的轉折點上,是否更需要凝神定氣、靜心沉思呢?誠如羅素所言,中國人的沉思是一種大智慧,靠著這樣的大智慧,民族得以延續。
最後,我以陽翟一位好朋友曾告訴我的一個小故事,作為結語。朋友家曾經營麵店,別人家的店賣麵,客人總要探頭朝碗公之內瞧,才看得到麵,他父親煮麵總是尖過大碗公的邊緣,一座小山似的聳立在熱騰騰的湯碗當中;別人在麵上頭擺一片肉,他父親總要擺上兩片。這表示是甚麼呢?無非是古樸的金門人原有的友善、敦厚、愛。盼願這位金門老大哥可愛的處世風範,能在金門延續,回到羅素說的「中國人的道」,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金門人的幸福之道原來在此。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