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關於聲音的集體記憶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892
字型大小:

在1950-80年代,戰爭威脅與嚴格軍管是金門人的戰地生活經驗。其中,廣播、喊話的發送與收聽,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記憶。
軍方為主的金門電臺或光華電臺,即使有對外及對內兩套節目,但由於收音機是管制品,一般居民沒有機會擁有,自然沒有辦法聽到這些廣播,對內影響有限。有鑑於此,1965年軍事當局另外在人口最集中的金城鎮,委由鎮長石炳炎成立了「金城有線電臺」(又稱金城播音站)的社區播放站。金城播音站屬於當時的社會教育館,播音室就在館址所在地朱子祠。一開始,播音範圍限於金城鎮,後來金沙、金湖鎮也設有線播音站。
根據《正氣中華報》1965年4月15日的報導,金城播音站成立的宗旨和目的是「便利政令宣導、配合社會教育、增進民間娛樂」。初期的節目內容,包括轉播中央廣播電臺和金門光華電臺的節目、各級長官訓辭、學術演講、宣導相關政令和一般法令、金城鎮各項工作措施、時事講解、地方新聞報導及音樂播放等;電臺全日播出12小時,計畫分三個時段播出,分別在上午6點到11點,下午13點到16點,晚上18點到20點。但常態播出後,時間略有調整,改為第一階段:5點半至6點開播,播出半小時,第二階段為8點-10點,第三階段為12-15點,第四階段為17點半到18點,共計播出6小時,之後由延長播音至22點,節目內容大項有:社教之聲、政令宣導、國民生活須知、家庭教育、新聞報導、金門之聲、空中英語教學、其他康樂節目等。
金城播音站的組織,設有站長一人,以及編輯組、播音組和機務組。設備方面有放大器1部、電唱機2部、錄音機1部、主放大機5部、家戶收聽器300部、各鄉鎮設公用喇叭8個。
有關播音人員招考,根據1966年7月3日《正氣中華報》所刊登內容是:高中畢業以上、20-25歲、身家清白、健康、無不良嗜好、具備國語及閩南語播音能力,由金城鎮公所招考,委由金門廣播電臺主持考試及短期訓練,初試及複試通過後試用兩個月,試用期間包括伙食費為800元,試用通過後,每月含伙食費1500元。待遇比起當時一般文職工作好很多,因此吸引了許多本地人報考。
在1970-80年代,播音是金門居民除了報紙之外,可以接觸外界的資訊管道,也是娛樂生活的來源。當時的播音節目,包括轉播金門光華電臺的新聞、選讀金門日報社論及地方新聞、提供法律知識等政令宣傳等,此外尚有幸福家庭、國民生活須知、英語教學等節目,以及一些音樂節目;每天早上開始於軍歌及健康操,晚上結束於反共復國歌。明顯地,廣播作為政府反共教育的政治宣傳,也希望以一種現代性論述界定什麼是健康快樂的身體、家庭、日常生活,該學習何種的外語、聽何種音樂、進行何種娛樂等。國家透過提供資訊及娛樂內容,嚴密地控制了私領域及個人身體、意識,使個人、家庭與地方社會符合冷戰時期國家的需要。
昔日,在喇叭放送中,播音幾乎覆蓋了金城鎮大部分的範圍。居民生活的時間節奏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一早的起床號軍歌及健康操,以及入睡前的反共復國歌,型塑了戰地生活的共同面貌。收聽飛揚在城鎮上空的聲音,是一兩代金門人關於聲音的集體記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