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夢回浯江溪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1,225
字型大小:

如果一座城市擁有一條河川,必能增加許多人文環境的秀麗與靈氣。曾經有過一條靜靜流淌幾百年的溪水,洗滌山川的歲月容顏,留給後世許多的回憶與念想。
後浦這座行政中心的崛起,是由河、海、港、市等地理條件所交織而成。以前居民生活依賴通暢的水系,家家戶戶都有大小溝渠相通,分支紋理清晰一如葉脈,匯集涓涓細水流入後浦大海。童年時海水大返潮時,可以漲到南門許氏大宗祠,碰到此景馬上邀約同伴集合在大井邊,摺紙船放入水溝,觀看一艘艘的白船帆影挨家挨戶飄進和浮出,最終流到浯江橋頭無盡的海面。
文獻上記載宋代時船舶可以停泊於浯江溪上游,後垵溪是古代的洗馬溪,相傳為唐陳淵牧馬處之故。閩南語的「垵」與「灣」音近,後垵地區曾經挖掘出幾枚古代船碇,證明歷史資料的真實性,至今村內仍保留一口村民引用溪水洗衣的池塘。宋朝時在南鄶村,即後來的庵前村興建牧馬王廟,金門千戶所鎮撫解智於永樂15年(1417年)撰〈孚濟廟記〉文中,談及明初海船可以從後浦海域行駛到東洲,更由於自然生態及人文環境的優美,令解智讚嘆不已。他說:「環廟外野香芳林,蒼然森鬱,又且多產藥苗,珍禽異鵲,探幽勝者朝暮喧唱。兼之洗馬溪左旋,千艘叢泊,右有龍湖庵,鐘鼓鏘鳴,浯之勝概,惟是專美」嘉靖39年(1560年)3月金門遭倭寇登島搶劫,史稱庚申之變。他們從料羅、西倉、西洪、林兜、湖前、瓊林、陽翟、官澳等地一路殺來,最終在後浦遭到阻擋。
當時後浦面臨人口成長的生計壓力,盛行向大海圍墾爭取海埔地,借溪水及雨水沖刷淡化,來增加耕種土地的面積。同時為防止海水倒灌所造成的傷害,居民大量築堤防,有分內埭和外埭,臨時組織的自衛隊伍就在埭頭擊敗入侵者。事件發生的地點在水門,水門的老地名,意謂著海水返退之處,潮水淹至今日東門的奎閣塗山頭下,時「泥濘沒脛,城不可攻」境況,非今人所能想像。
近幾年的考古場域,後浦海域地理環境與後豐港史前遺址相似,從夏墅到同安渡頭之間,陸續發現陶杯、陶罐、陶缽等夾砂陶片,印有水波、方格、葉脈等自然及幾何紋飾;石器中有網墜、凹石、石錛等,石錛中還出現有段石錛,呈現金門新石器時代濱海貝丘文化的特徵,這些散發文明曙光的文物,一直埋藏等待著我們考古挖掘的行動開始。
中正國小熱烈舉辦建校100年校慶,莒光國小也納入其中的一部分,回憶1968年就讀莒光國小時,橫跨浯江溪上建有莒光橋、兒童橋、浯江橋等三橋。從莒光樓發電廠走下來的莒光橋,中間為兒童橋,尾端是浯江橋。那時豎立的金門公園牌樓,較符合海上長城、海上公園的年代風格,我擔任莒光國小糾察隊時,常常站在浯江橋值勤,每日遠眺著董嶼,看著溪水滔滔不絕的奔流入海,總期盼著自己快快長大,闖闖外面的世界,努力找到更寬廣的人生出口。
如今海水的潮湧依然日夜撞擊浯江溪口,加蓋的停車場及臨時市場僅解決短暫性的民生問題。重新站在浯江橋頭回望,且思考讓這條歷史人文的伏流早日重見天光,找回城市的乾淨靈魂,倒映出夢裡昔日的燦爛笑容。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