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漢迎賓館何日君再來
金門是座英雄島,那堅毅面龐也有溫柔一面,來到山外迎賓館聆聽鄧麗君「何日君再來」,讓您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
5月11日這天,大清早由金城出發,來到山外迎賓館,迎門而來的即一群群女青年工作隊在招呼著阿兵哥團康活動,這些天使般的巾幗英雄,軍旅印象中,可都是深受阿兵哥歡迎的大姐姐,而最受歡迎的當然是「軍中情人」鄧麗君,目前迎賓館二樓有陳列她的各項影音作品,對於這位逝世二十周年的愛國藝人來說,依然是地區軍民深深懷念的一位歌唱家。
民國七十年,由新竹調回金門,對於童年大都在後浦活動的我來說,經常要由東堡溝連部跑到西山前營區,或是遍佈全島的各項講習示範場地,初期的確是頗為困擾,經過一段時間也就漸漸熟悉各地環境,有一次講習地點在金湖國小後面砲兵營區,我們幾位住西半島的夥伴東鑽西鑽就是找不到路,還跑到迎賓館去,這是我最初的迎賓館印象。
後來漸漸瞭解到迎賓館和本單位獅山連砲陣地正是昔日貴賓蒞金參訪的重要據點,座落花崗岩盤內部的「迎賓館」三字也就耳熟能詳,二年後,我調到山外營區,每天下午跑步運動時,或繞著太湖轉圈圈,偶而也會跑到迎賓館逛逛,找找老朋友敘舊。後續則在接待蒞金參訪貴賓中,有時也會落腳迎賓館住宿,前往迎賓館接送外賓也成為新的理由。
其後,內部通道實與迎賓館相連的幾個出口,有的成為南雄醫院,有的曾是熱門鐵板燒店,前者是調皮的阿兵哥常去的場所,後者是長官經常光顧打牙祭的地方,三個各有特色的坑道口連在一起,每天各有不同身分的官兵進進出出,讓迎賓館這個坑道式旅館增添許多故事。
輪調北台灣,告別軍旅後,就較少拜訪迎賓館,幾年前,參加導遊訓練與解說班研習,上課內容多次談及迎賓館,並實地參訪上課,在國家公園金管處用心經營下,親和的展示與豐富的內容,迎賓館變得萬種風情。前面廣場是一群群女青年工作隊活動雕塑,一樓室內是金門戰地防禦相關設施介紹,再往坑道內的一部份作為昔日迎賓館住宿房間原貌重現,而二樓分別是金門文化工作隊、與君中情人鄧麗君的影像作品等圖文介紹。
再次參訪迎賓館,再度回到從前,讓人想到鄭江水學長提起參與迎賓館開挖的故事,一座迎賓館,原來有淚,也有歌。而每當女青年工作隊來到連隊帶領阿兵哥上課時,當晚,弟兄們總是睡得特別甜,而幾次機會,連上弟兄參加君中情人的勞軍或是莒光日電視節目觀看她的歌唱表演時,大家都不由自主跟著哼唱甜蜜蜜幾句,鄧麗君的歌唱魅力的確讓人無法擋。
迎賓館,一個堅毅又親切的坑道型碉堡,動人的故事總是說不完。現在,來到這裡,可以拜訪雅雯、淑芳、曉香與淑瑩等研習班的同學,則成為另個故事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