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食物鄉戀」一書
從書寫修改,收到粗稿,校稿再校稿,拿到書又看,這本書每一篇看了不下二十次,像對心愛的孩子溫柔以待。
去年梅雨季我專心寫稿,今年梅雨季我專心校稿,書桌一片零亂,咖啡茶水候著,電腦平板手機開著,筆記本空白紙三色筆攤著。午後放下手邊稿件,暫時進入廚房,滷一些東坡肉晚上吃,因為孩子們要回家。東坡肉要熬燉二小時,我書房廚房二邊護著,廚房香味慢慢溢出,稿件也是充滿食物香。窗外的雨稍歇,蟬聲就趁機嘶聲力竭的狂亂,一旁的電風扇吹著,一心護著稿件別被吹飛了,這日子過得有點肆意風發。因為說:『這本書出的匆忙,只是想為自己為同學為家鄉留點記錄紀念,搭上網路潮流,真心感謝這二年來的同學同鄉會,找回了許多童年事,了卻許多來不及說再見的遺憾,許多人生的遺憾,…』
書名,食物鄉戀,由同學親筆書法為封面,內頁照片有觀光客到金門旅遊給的照片。有同學建議用食事鄉戀,曾有金門前輩書寫島嶼食事;或用食味鄉戀,取之食髓知味。其實不在書名用甚麼,在於這本書是我用單純的心思寫關於金門的一些食事。從小到大,家鄉父母用簡單的食材簡單心思,變化成我們童年的美味,我也用單純的心餵養家人,希望他們平安健康。取名食物鄉戀,是食物鏈的初念,食物將一切人事環環相扣鎖鍊在一起,也是食物戀,一道道食物是一段段琴瑟,互相愛戀,摻雜故鄉情懷,成就食物鄉戀,如書上文:四十多年後,金門陽光依舊,站在相思樹下,冬日陽光飽含山嵐上的雲煙,顏色越來越淺,我身後遠處那片田,像一段段從前,在風中肆意搖晃,相思樹葉不留相思。抬頭望著天,想像童年就在那一邊,青梅竹馬的日子越過越遠,有好多話還來不及兌現他就不見。
「戀」題材為文,容易流於嘩眾取寵,書寫食物戀我小心翼翼,因為喜歡,比上一本「金門人家故事」更是,金門故事是古老的歲月往事,有出版社青睞是初次的激動,能將島嶼早年事攤開讓我很高興,食物鄉戀結集成書,只是為了再圓一個小小的夢,為平凡生命留一點痕跡。篇篇都是新觸筆,字字情誼、款款青澀愛戀,在隱居二十年後的歲月傾囊而出,道出平凡日子的美好能量,我說:裡面有很多人的影子,留點紀念。
金門人比台灣各縣市人都團結,有共同的族群情緣,革命情感,雖然旅居世界各地,莫忘初衷,老年凋謝了,新生代不斷竄出,往返島嶼的次數越是頻繁,留在家鄉的日子多了,會發現金門人越發努力經營家鄉事,不再只為三餐填飽肚子。有人為了環保酵素努力推廣改善環境、有人為世遺古蹟老街保存竭盡心力、有人為藝文閱讀舞台劇孜孜不倦,有人為政治事挺身而出…。
我一金門女子入異鄉媳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能我手寫我心,為我金門的同鄉同學親人留點書頁,也有幸讓異鄉友人知道金門現在真的很不一樣。金門人真的很認真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