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林文義走下太武山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699
字型大小:

作家林文義是金門文藝活動的常客。很多年前,林文義還常上新聞節目,作客金門時說,他好像在「應召」啊,一次三千元。常上節目,自然民眾對他的辨識度甚高,那回一起登高太武山,很多民眾認出他,紛紛要求合影、簽名,林文義來者不拒,非常親切。
那是五年或者七年前了,當年林文義已經對參加新聞節目,針對議題談話,感到不滿,多次提到他要專心寫作,但是,我們聽聽,也沒有幾個人當真,不料幾年後,他出版《遺事八帖》,一舉獲得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散文金典獎,獎金額度高達百餘萬,為此,還設宴款待藝文界好友。而《遺事八帖》也帶動,台灣散文長篇寫作的風潮。
寫作,讓文字說話。以詩、小說或散文「說」,異姿態、別氣味,說到底,還是人在說。散文的「大」,必與「小」對位,若對照成立,小散文多風花雪月、蒔草雅廚,「大」散文則家國與歷史、小我與大自然,短暫與永恆,上窮碧落下黃泉,想的、追的、問的,都能越繞越深。
林文義《遺事八帖》,八篇構一書,每篇萬字,篇幅夠大。篇幅大,若不能一口氣說盡,就得換氣再說。若以「氣」論,林文義氣息悠悠。書中自承為文數十年,遭父親反對、白色恐怖恫嚇,依然秉持初衷,氣若不長,早已揚棄。內容交代多國旅行、黨外運動、政治剖析、歷史演義、叢書百彙,也必須年過半百,方能養氣若斯,亦如蠶,得飽食桑葉,方能作繭。
氣出,須綿密,方能致長,不過,〈魚龍前書〉、〈雙桅船〉、〈未來的未來〉卻縱橫放情,如魚游、如龍躍,字裡行間中氣飽滿。〈魚龍前書〉追問台北盆地前世今生,質問人何以為人,暗合〈日島〉的日本人該是什麼樣子,〈紅與白〉台灣人該是什麼模樣?作為全書首作的〈魚龍前書〉,魚與龍,靜謐與殘忍,是台灣歷史與作家生命的辯證。魚、龍本為不同物種,卻調融了,凶暴自殘、誅殺異己,無論藍綠,皆是「魚龍」。
〈雙桅船〉從靜美的日本關西琵琶湖,轉至困於玻璃瓶中的雙桅船,再參差敘述鄭成功、蔣介石,兩個坐困島國,一心兵進大陸的主帥,他們的殺戮成就霸業,志業跟鄉愁成了島民困惑的淵藪。今日台灣人民,仍與鄭成功、蔣介石,不分時差地,同囚一船。書名「遺事八帖」成為創作結構的一環,與內文多次提及的青春、遲暮,構成時間命題;亦即何事非遺事?衰頹的王國、偷朽的政權、肉體與美好,何事不老、何者不遺?有的,那就是作者堅持的筆耕。
那一年,林文義走下太武山,真的開始他的筆耕。那一回金門聚,還有一個趣事是他與作家東年同房,東年晚宴時與縣籍作家陳榮昌、顏炳洳等拚酒,半夜不勝酒力,在床嘔吐,身為室友的林文義,只好半夜起來,為東年長長的乾枯頭髮,洗淨一頭的髒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