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禁書的李著《禁區》
好友見報,知我對李如青繪本《禁區》好奇,轉贈了一本給我,讀後,發現此書比禁書更好看、有趣,也讓我想起了一些往事。
單看此書的目錄,就深深吸引著我,例如:〈不能摘的小黃花〉、〈不能休息的黑鐵衛兵〉、〈不能欣賞的煙火〉、〈不會游泳的魚〉、〈不會飛的鳥〉、〈不能笑的「開口笑」〉、〈不是軍人的軍人〉、〈不高卻不可攀的太武山〉、〈不是鬼的水鬼〉、〈不見天日的地道坑道水道〉。有些題義較顯,一目了然;有的必須再看內文,才知小黃花為何不能摘,衛兵為何不能休息……。這本《禁區》以十個金門故事,深度刻畫許多看似荒誕,卻又真實無比的戰地生活,是一本耐人尋思的精采繪本。
回想民國九十九年七月到九月,李如青曾返金於總兵署、金湖鎮民代表會連續舉辦「雄獅堡-最後的衛兵」原畫展,那一陣子,我在台不知忙何,居然不知返鄉參觀。
一○三年十至十一月間,他在金城鎮公所七樓展演廳舉行「金門一條看不見的線」暨「追風者」原畫展,那天,我前往拍照記錄,看畫後邀他共餐聊聊,首次與他對談,發現他親切隨和、一見如故,互贈書刊留念。
近日,看他的畫作《禁區》,讓我想到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由導演羅貝托‧貝尼尼自編自演,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及多個國際大獎。《美麗人生》劇中,父親一再向兒子編造善意的謊言,因父親不忍心五歲兒子飽受驚嚇,特意以自己的想像力扯謊,騙兒子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必須在集中營遵守種種規定,以換得分數贏取最後大獎,是一部描述二戰期間猶太家庭受迫害的著名影片,。
金門人不是猶太人,但以前金門位處前線,很多金門人被迫毀家保國。在兩岸交鋒的歲月,居民飽受拘束、驚嚇。李如青以慧心、幽默著書。以往金門被定位為戰地,金門居民遭受種種管制,這些生活感受,現今的青少年很難體會,但歷史記憶不應遺忘。李如青以生動的圖畫文字,技巧的描述了當年金門人受苦受難,書中沒有怨咒,也沒有怒罵,只用巧妙幽默的圖文調侃,寫出往日金門的特色。《美麗人生》以反諷描述納粹暴行,《禁區》則以趣味、豁達來繪寫金門人身處特別時空的無奈。
金門人從事圖畫書創作者不多,能寫又能畫的更少,作品屢得大獎,像李如青者罕見,他才華早現,但真正努力繪畫出書,至今未滿十年。先前,《那魯》曾經獲得第三十二屆金鼎獎的兒童及少年圖書最佳圖畫書獎;之後,《紋山》又獲得了第三十六屆金鼎獎的圖畫書類獎。去年(2014)推出新書《拐杖狗》,第三度榮獲金鼎獎(第三十九屆)殊榮。分別拿下「圖書類出版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圖書類個人獎:圖書插畫獎」兩個獎項,並曾得到2010、2012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優秀畫家大獎,表現相當優異,要知金鼎獎乃中華民國出版界的最高榮譽。而且,他的繪本在中國大陸也深受重視,曾獲2011、2013、2015年豐子愷圖書獎入圍,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