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見日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不僅是舊思維裡的一句口號,卻也惹來許多人的非議,但爾時的島鄉,因地瘠人貧、生活窮困,早期有落蕃到南洋謀生,國軍撤退來台後,雖然生活有了改善,但農人依然得靠天吃飯,因而有些農家子弟在不能升學下,紛紛選擇從軍報國去,一旦踏上此路途,非僅有薪餉,眷屬亦有眷補費可領,又可享受水電費半價的優惠,可說一人犧牲、全家享福。而在舊時代,不讀書、去牽牛;會念書,沒錢也不能沾醬油。
即使下部隊,遇到挫折必須數饅頭等退伍,但一回生、二回熟,只要服從命令,不擦槍走火、違反軍紀,又勇於負責,前景被看好,將來升官必然有希望。
不可否認地,金門青年能吃苦耐勞,早已獲得許多人的讚賞,倘若遇到貴人,職務不用挑,自然有長官會提拔;當然也有遇到時不我與、官運不亨通之時,勞苦功勳記在他人的名下,這不是教你使詐,而是長官本來就習慣出一張大嘴巴,當你暗自嘆氣怎麼有功無賞、打破要賠?說穿了也只得認命,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有它的道理存在。
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若要將孩子送人,就如同割了心頭一塊肉,而當孩子長大,謀生又不易時,於是軍中白米招來大批滿腔熱血的好男兒,一人服務軍旅,屋簷下的每個人水電均受惠,還有軍糧來暖胃,填補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十指伸出不一樣長,許多為人父母對孩兒也一樣,功課頂尖的捧在手掌心,成績平平的放牛吃草去,而想過好日子,從軍報國是個不錯的出路。
諸多長輩,心底的計畫總跟不上現實的變化,昔日捧在手掌的孩兒,翅膀長硬了往外飛,自己白髮蒼蒼則難跟隨,隨著他們在異鄉成家立業,而忘了來時路與家鄉年邁的父母,此時唯有扼腕。所謂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或許只是說給孩子聽,抑或是學校作文課「我的父母親」不實際的範例罷了。
眼觀週遭,在軍中歷練的孩子,退伍返鄉後,時時刻刻毋忘父母恩,忘卻了曾經被放棄,也忘了「當兵歹名聲」的聲浪。而此時,時代已不同,男兒想當兵,父母贊成、親友認同,但是目前的部隊卻精簡縮編,想投筆從戎,也不一定能如願。
職業不分貴賤,只要心存善念,每個人掙的只是一碗飯,要顧三餐,口袋不能沒有錢。每日張開眼,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前為果腹、今朝為前途,成家與立業均不得馬虎,因為週遭眼睛都在看,看你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有能力、有背景,勢必就能呼風喚雨,否則頭低低,沒人要理你。
總而言之,有本事也要加運氣,任何舞台未必能夠令人稱心如意地一路走到底。然則時時毋忘飲水思源守規矩,即使沒有掌聲,也不代表前景盡去。只要是孝順父母、守法守紀的好男兒,終有光明燦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