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軍人魂
九三軍人節是紀念國軍八年浴血抗戰勝利,九月三日也是我的退伍紀念日,但是當年連上獲得莒光連隊殊榮,特別延遲一天離開花蓮南華營區,順便看看新接手的中士徒弟首度關餉業務情況。
軍旅中待過苗栗、馬祖西莒島、花蓮、台中、鳳山等地,從陸軍二四九師龍虎部隊,換防到陸軍二一○師光武部隊,這兩支菁英都是青年軍整編,曾經在金門駐防過。二四九師以古寧頭戰役聞名,前身是二○一師青年軍,民國三十三年號召全國青年報國抗日,在四川壁山成軍,民國三十八年轉進金門,隨即參加古寧頭戰役,死傷最為慘烈,也因戰績卓著,獲頒榮譽虎旗乙面。
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撥兵分發到馬祖龍虎部隊,連上有兩名士官長,鄉音無改的江蘇籍顧老,六○炮射擊可以不用標竿瞄準,直接射中指定的靶位。另一位湖北松滋籍的龔士官長,長期在西方公司設立的山海一家服務站,在他的考核監交下,我成了連行政,職掌業務項目繁雜,諸如薪餉、財務、營產、伙食、工程、醫療等都要管。由於整理文書關係,也發現之前在金門的存檔公文,有禁止養羊、種植樹木、恙蟲防治等,具有地域性及時期性的條款辦法,不久之後接到上級文書簡化作業命令,舊檔悉數登錄銷毀。連隊向來紀律嚴明,在金門獲選莒光連隊,移防至馬祖戍守前線,對岸就是大陸訓練兩棲蛙人的基地梅花島。小小的西莒島,偶爾會聽到村公所廣播或看到唯一的電影院放映中出現小貼條:「坤坵連行政,速回連上!」不論在哪裡,收到訊息就得立即拿起公文袋奔回單位。
連上共有八個據點,眾人同心一命,崗哨上寫著「老鳥退伍有交代,中鳥要等待,菜鳥要忍耐」勉語,弟兄們平日構工、搶灘、訓練、演習、衛哨執勤之外,大家讀書蔚成風氣,曾經看過蛇島前的班哨,戰士木床下貼著滿滿的大學聯招榜單,再用毛筆批上明顯的紅色大字:「青雲有路志為梯」不失青年軍昔日投筆從戎的本色。
民國七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代號陸鵬演習的移防生效,軍隊更動番號不動,凌晨二點集結換防部隊,全副武裝走上先鋒路,正式向莒光坤坵告別。不知是因為眷戀龍虎部隊的深厚感情,那一夜特別的寧靜,我們最後一次唱響隊歌:「青年從軍日寇降,金門揚威匪膽喪,元首賜殊榮,國史把名揚,龍虎部隊戰力強,台澎練精兵,金馬歷戰場」隨後進入二二六登陸艇船艙,展開二十二個小時的台馬航行。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一日,龍虎部隊裁編,正式走入國軍歷史篇章。
近年來遷居林厝,家門口有座愛國將軍廟,鄰里村民告訴我,那是六十個古寧頭戰役青年軍英魂的歸所;我心裡明白,曾經隸屬過這個部隊,也瞭解他們的過去歷史。
戰地的童年,有一種執著的頑固信念;完美的軍人魂,只見生死,未見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