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同鄉會
時空年代的變遷,現在金門同鄉會不是虛設,更是遍地開花,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去細數台灣北中南到底有多少金門同鄉會,但是如果不去計較同鄉會必須存在的附加價值和實質功能,而是轉念成一個招牌,金門同鄉會在台灣在海外,如同中華民國台北在國際,是不是會更有意義。想想國際比賽每每為了插上一支國旗而費盡心思,而我們鄉親卻可跟著金門同鄉聚會悠遊國內外,是不是也是艱苦悲情年代的一種另類告別。
五年級生的我們或更久遠之前,同鄉會一直是我們的依靠,鄉愁的凝聚和慰藉,返鄉出入境內外,證件申請簽證簽署,它與軍管局金防部相呼應,其重要不在話下。尤其是高雄的同鄉會更是必要,在金門未解嚴民航機未通時,所有的旅台大專青年、家鄉父老,全集中在高雄13號碼頭等船,海鷗翩飛,漁火點點,引頸盼望登陸艇、太武輪的身影,披星戴月排隊尋求一席之地。「等」是金門人首先要學的一課,氣候不佳時,我們窩在同鄉會大廳等老天垂憐,老老少少從陌生到熟識,從躍雀心情等到灰暗頹廢,等船等個二天一夜,一起肝膽相照。等待的歲月當年的悲苦,現在卻是記憶中的美好時光,冬雨霏霏,瞭望黑漆漆的港邊,哀怨情愁全湧上來,陽光普照的日子,行李暫寄在同鄉會一角落,吆喝著同伴逛高雄大街,路過國軍英雄館順便探望熟悉的同儕,高雄碼頭附近幾乎是同鄉人,人人可稱兄道弟話家鄉。
如今金門兩岸三地開放觀光,民航機頻繁,回金門早已不悲情,鄉愁不在了。同鄉會的功能開始有些被質疑,地位有點尷尬,無形的網路、社群網站林立更成就了一個另類的同鄉會,天涯海角我們心相繫,尋人啟事一上網你我皆故人,無論消失了多少年,網路動態一按讚!時間空間距離化為無形,人人無所遁逃。每個人爭相的鋪文舖相片寫心情日記,互通消息互易有無。同鄉訊息功能確實比存在的同鄉會更廣泛。然而網路畢竟是虛擬的,文過水無痕,帖帖貼貼反覆覆蓋,時日一久甚麼痕跡也不留。
有一些同學參與同鄉會運作,看他們認真的聯誼座談交流、引導同鄉便利的兩岸資訊通流、特殊節日慰勞同鄉弱勢團體、上成功嶺慰問年輕的子弟兵、大年節機位難求,他們向民航機爭取加班福利、清明時期梅雨季霧鎖金門,機場開開關關金門遊子人心惶惶,同鄉會組團到各機場送茶水與鄉民同進退,幫同鄉加油打氣,這些不是同鄉會的存在之必要,卻是現階段金門同鄉會在退守後的年代,愛的蔓延。我們如果看到同鄉會的吃喝玩樂悠遊聯誼相片上網,是不是不要太多的批判,而多給予一些正面加油的掌聲,相較於同鄉人在台灣各地為自己的事業、學業、家人打拚,這群在同鄉會參與工作者,他們把同鄉會當成些微的事業在經營,擠出閒暇時間精力南北奔波,也許理念沒那麼偉大,但是如果你願意,歡迎你加入同鄉會,用你的理念讓鄉人認同。
任何事都會被質疑,惟有愛,有心,同鄉的情誼是恆久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