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園茶話─蘇東坡與佛印
台北市中山女高訓導主任退休的陳素民國畫、書法大師,她在兩岸三地是鼎鼎有名的書法家、畫家,尤其她退休後學佛入禪,把佛學禪意融入她的書法與繪畫中,讓她的作品更具有深遠的意境內涵,更令人看了法喜充滿,讚賞不已。
我與素民學長,初中同學,又同年保送臺灣師範大學就讀,她有藝術天賦專長,選讀師範大學美術系,我什麼天賦專長興趣都也沒有發現,就選一個聽出來比較好混的師範大學社教系(吃飯大學睡覺系)去就讀。
後來陳素民旅居台北,經過五、六十年,才倦鳥知返,告老還鄉,在故鄉蓋了一棟美輪美奐的豪宅,室內設備一級棒,以佛陀名號命名「能仁小築」作品屋,我瞭解她在效法佛陀的謙卑、慈悲,要度化眾生。上〈八〉月底,她返鄉為「能仁小築」作品屋舉辦啟用典禮,和與她女兒李佩道書畫聯展開幕,邀請親朋好友光臨觀禮參觀,並從臺灣禮聘教授師陳建逢、陳孟娟與大家「禪園茶話」─飲茶論禪。陳孟娟教授師談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讓我啟示受益良多。
蘇東坡大學士是宋朝有名的文學家,也是位虔誠的佛門弟子。他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名叫佛印禪僧。佛印是當時非常有名的禪僧,他的廟宇坐落在長江北岸,而蘇東坡卻住在長江南岸。
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發現佛印不在,便坐在寺廟裡等他回來。等了好久,佛印仍無蹤影,蘇東坡便在書桌上的紙上,寫了一首小詩,寫他端坐寺中當下的心境,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蘇東坡認為自己是偉大的佛門弟子,已很有佛學修行了,即使八風的力量合起來也不能吹動他,他放下詩句,便回家去了。當佛印禪僧返回寺廟,見到蘇東坡留在桌上的文字,便在後面加上一句「你的詩等於放屁。」陳教授師很有修行、很文雅,很注重口德,她總是口出妙香,所以她連「放屁」兩髒字,也不願向大家直白。
佛印把詩句派人送回給蘇東坡,蘇東坡見到佛印的題字「放屁」,怒髮衝冠,立即操舟過江,飛快地要來找佛印理論。這時候佛印已在岸邊等候迎接,見面微笑地說:「蘇東坡大學士,偉大的佛門弟子,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會一屁打過江呢!」蘇東坡聽了這一句話,正說得他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怒罵不得。
大凡是人都具有為人之常情,禪宗總是以自然的態度予以看待。然而,總是有些人要將常情,擴大到超出正常的程度。對於這種情況,禪宗便會以非常嚴厲,甚至粗魯的幽默,予以諷刺挖苦。蘇東坡本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可他在紙上寫下自己是八風吹不動的佛門弟子,在佛印看來便是一種狂妄自大。所謂八風,佛教是指「得、失、謗、揚、讚、嘲、憂、喜」八種世俗常情的力量。古往今來,能夠真正做到八風吹不動的人,包括高僧在內,也實在太少了,蘇東坡竟然自吹八風吹不動,明顯是種狂妄自大。所以,佛印便以辱罵的幽默予以懲罰,使蘇東坡認識到自己的狂妄自大,而知所改正。這便是禪的幽默,它是有著深刻的教育目的。
話說蘇東坡有位好友,名叫道潛,有天來訪,他令一妓女戲向道潛求詩,道潛不假思索,即出口吟詩:「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說我念佛參禪的道心,已如那沾泥的柳絮,不再追逐春風上下輕狂飛舞了,這二句詩深得蘇東坡大為欣賞。
禪的幽默不僅僅是用於諷刺挖苦,也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使參學者對所問的事物能有更加深刻、直接的體驗。譬如說,郭子儀是唐朝宰相,有名的政治家、將軍,同時也是佛法的愛好者,他與禪師們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有一天,他去拜訪禪師,問:「大和尚,佛法如何解釋傲慢?」禪師聽了這話,臉色立即大變,說:「你這個昏了頭的呆子,你在問什麼?」郭子儀聽到這種不禮貌的回答,臉上也即刻顯現慍色。於是,禪師微笑的說:「大人,這就是傲慢。」如果禪師將佛經上解釋傲慢的話告訴他,那郭子儀所得到的,只不過是書本上的文句,沒有親身的感受。現在禪師運用禪的幽默,挑起郭子儀的傲慢心,所得到的就是生動的體驗,而非呆板的的教條了,這也是禪師智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