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想起那年小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1,028
字型大小:

日前到文化局聽演講,講題為「繪本創作之前與之後」,主講者是楊茂秀教授和金鼎獎畫家李如青,中正國小李卓恩老師擔任助講,三位都是高手,在繪畫、研究兒童文學、哲學、閿讀教學引導,都有專擅,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幽默談吐、生動表情。
尤其是楊茂秀教授和李卓恩老師以兒童語言交談,兩人語言之妙,態度儼然,使得在場觀眾大笑不已。兩人語言表達的功力已達爐火純青,好幾年沒遇到卓恩,沒想到她今天的表現如此卓越。
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往事,李卓恩讀金門高中一年級,有一天參加文學座談會,會後與大陸一級作家高洪波合影,事後作家說她是「靦腆的戴眼鏡的小姑娘」(文見高洪波〈金門來信〉),但此與我平日所知有異,因為李卓恩在我印象中,一直都落落大方,微笑待人,與她哥哥李岳修常常都是演講比賽的常勝軍。
二十年前那天的座談會,會後《中央副刊》於1995.03.01曾刊吳婉茹所寫〈浴火重生的人文寶島--兩岸三地作家金門文學之旅〉(此文與高洪波〈金門來信〉均收錄在《酒鄉之歌》書中),有些朋友覺得吳文所寫似有遺漏,囑我不妨加以補述。
話說民國84年1月10日,縣籍畫家李錫奇與兩岸三地的藝文明星來金一遊,那天來金中從事「文學心 金門情」活動--金門文學之旅,在圖書館三樓與師生座談,當天不少校外人士聞訊前來,王添富校長致歡迎詞後,貴賓先發言者為李錫奇,繆綸接著講話,繆綸介紹梅新、龔鵬程(梅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兼《國文天地》社長,龔任總編輯),說座談會將由梅、龔兩人主持,並請陳清寶立委發言。梅新依序簡介了國際名畫家劉國松,政大中文系教授尉天驄(曾編《筆匯》、《文季》),大陸作家袁和平、高洪波,台灣青年詩人變中年詩人的杜十三,棄詩從畫的楚戈,名小說家朱西寧,介紹龔鵬程時,說他散文極好。說繆綸寫武俠小說,筆名玉翔燕。介紹何進諒、陳若曦、商禽、辛鬱等人,說逯耀東是台大名教授、名嘴、品嘗家、大學開課談中國吃。
交由龔鵬程主持,龔說要請與會來賓正式發言。此時,楊再平補充介紹與會人員,又介紹了宋光宇、古月、吳婉如、許少昆、陳文慶、王建裕、陳添財、洪春柳、許能麗、溫仕忠等人。
楊樹清起來發言,說他重點提要報告,要讓來賓知道金門除了軍事,也有人文,邀請賓客去參觀金門城到金城的賣菜路,再到瓊林看蔡氏宗祠。說洪春柳曾寫〈朱熹來過金門嗎?〉(刊於《中國時報》副刊),說袁和平整理金門文獻《金門史稿》兩百萬字,說這些都是在做歷史見證,說龔鵬程關心金門,第五度來金門。
梅新說他要糾正某人用詞不當,有人說旅台金門人沒回饋金門,這是不對的講法,說李錫奇今日之舉即是回饋,過去金門若無軍管,也就沒有現代的一切。
袁和平說他多年來,都從廈門大學看烈嶼,今天,有幸來到金門看廈門。說他曾到柏林圍牆,當時深有感觸,想到大陸與金門也有海水阻隔。今天看到金門的樹、岩石、水,與大陸的海島所見相似,金門名為戰地,廈門在大陸叫前線。
高洪波說他從北京來,心中充滿著興奮、新鮮、欣慰,興奮的是見到心儀已久的作家朱西寧,當年在北大唸書,曾研究過朱先生的《破曉時分》。說過去,金門乃禁門也,其實,廈門到金門只有二十分鐘水路的路程,希望廈、金很快能通航。自己平日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今天看到學生純真的眼光,只有善良,沒有感受到戰爭與對立,想起魯迅先生曾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想,高洪波這些話,感動了李卓恩,卓恩仰慕高先生,會後與他合影留址,日後高先生寄書相贈,她又寫信道謝,高先生因此寫了〈金門來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