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過七十載的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048
字型大小:

馬來西亞的金門人眾多,早期主要集中於半島上的城市或附屬島嶼,包括吉隆坡(Kuala Lumpur)、雪蘭莪州(Selangor)的巴生(吧生,Klang)、瓜拉雪蘭莪(Kuala Selangor)、浮羅吉膽(Pulau Ketam)、馬六甲州的馬六甲(Malacca)、砂勞越(Sarawak)的古晉(Kuching);柔佛州(Johor)的坡(Muar)、峇株巴轄(Batu Pahat)、龜喀(Palau Kukup)及邊加蘭(Pengerang)、檳州的檳城(Penang)等地亦散居一些金門裔鄉僑。會選擇這些地方,主要是謀生,如吉隆坡及古晉的錫米礦、巴生的木材(火鋸、板廊)、吉膽島及龜喀島的漁業、馬六甲的小商業等。
其中,雪蘭莪州的巴生是大馬金門人最集中的一個地方。巴生地處吉隆坡西側,是一座濱海城市。雪蘭莪的馬來人皇朝曾建立於此,因此巴生市也被稱為皇城。雪州蘇丹的一座皇宮亦坐落於此。近代以來,因為開採錫礦而迅速發展,市區到處可見英殖民時期所留下的文化遺產,目前為馬來西亞第一大港。巴生名字的由來有幾種說法:Klang馬來文源自於高棉語的Klong,或來自馬來文Kilang,意即工廠,這可能是早年巴生境內有多數貨倉設立。巴生的中文名有一說是源自馬來文Pasang的閩南語譯音,意為漲潮。巴生之名的慣用,某個程度也反映了這裡是福建人(閩南人)聚集的港口城市。
巴生的金門移民人數多,但會館成立的時間不算早。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12月20日。會館籌組倡議於1937年秋,當時躲避日本軍佔的南來鄉僑日眾。1945年冬,鄉親希望可以團結合作,故當時鄉賢李朝秋、楊誠財、李增意、李豆是、陳維長等人,挺身號召,經年奔走籌備。草創時期,租賃夏巴律二層民房為會所,首任會長陳維長。
1947年2月9日,有鑑於鄉團旨在謀取鄉親福利,但舉辦相關活動,在在需要經濟支持,故成立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政府也在1949年頒布《僑團註冊法令》,於是會館依法呈請,至1949年3月批准為合法社團。1953年,陳金杯鑒於會館無固定會址,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吉打律16-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成義舉。
1982年適登嘉樓鄉賢李滄溪購置會館右鄰店地三間餘,會館獻議轉讓,以備建築四層大廈,承李君允諾,並以令先尊李世龍名義捐獻五萬元為倡,地價照原價20萬元轉讓,時會館並無分文,乃由張成章、許紹熙、陳金德、陳大同、楊誠燦、陳禮教等四處奔走遊說,獲鄉親大力支持,認捐40萬元,做為購地及建築費用,並選出新廈籌建委員會籌建大樓,1997年獲巴生市議會批准,新廈於2000年4月落成,雄偉壯觀,矗立於巴生市區,成為巴生金門社群的中心。
在歷任會長及執委和衷共濟地經營下,制度漸趨完善,會員日益擴大。賑貧恤老、協助回鄉省親、保送升學、證明地權登記等福利工作,積極開展;同時,在1970年代起,經常組團返鄉,與家鄉保持密切聯繫。十餘年來配合金門縣政府舉辦尋根團,讓更多的大馬金門籍青年得以了解家鄉的歷史及現況。
2015年迄今的第十二任主席呂清便(西村人),為人謙和低調,領導有方,會館業務蒸蒸日上。自1989年起,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被推舉為永久名譽會長,給予了會館相當大的支持,舉凡會務活動、募集大學助學金等各項工作,均由丹斯里楊忠禮博士登高一呼,為當地華人文化的凝聚及發展,扮演關鍵角色。
走過七十載的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在先賢的篳路藍縷及當前領袖的開拓下,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成就。「金門玉堂七彩天,枝茂葉盛萬年青」再現了七十週年節慶的歡愉,也標誌著未來發展的一種期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