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片紙隻字讀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1,096
字型大小:

我有收藏幾張清朝嘉慶(1796-1820)及道光(1820-1850)年間的《版串執照》。而從這些《版串執照》當中,我讀出金門一些有趣的牽連。好比說,現在的金門歸台灣的中央政府管轄,而在清朝,金門歸大陸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廳管轄。
所謂《版串執照》,是舊時百姓繳納錢糧的收據。一般是一式兩聯或三聯,所以叫「串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頒行「三聯印票之法,一存州縣,一付差役應比,一付花戶執照,照數填寫」。《大清會典》又載:「(雍正)八年覆准,嗣後州縣徵收糧米之時,豫將各里各甲花戶額數的名填定,聯三版串,一給納戶執照,一發經承銷冊,一存州縣核對。按戶徵收,對冊完納,即行截給歸農。未經截給者,即係欠戶,該印官檢摘追比。若遇有糧無票,有票無糧等情,即係胥吏侵蝕,立即監禁嚴追。各直省督撫轉飭所屬有漕州縣,一例遵行。」說明「串票」由來已久,是封建王朝徵收百姓的納稅收據,如果百姓不主動繳納,縣衙會派衙役上門催討,如再不繳納就會被關押拘禁。
《版串執照》是政府的公文書,它是以雕版印刷製成,淡黃色的薄宣紙,尺寸長約20厘米,寬約10厘米。由於時間久遠,目前所見的執照,紙面印刷都甚斑剝,唯以毛筆填寫的人名與徵銀數額,仍清楚可辨,執照上多處蓋著朱紅關防,更顯現出一份歷史文獻的價值。
過去封建王朝,政府向百姓徵稅,名目甚多,官府的主要稅收大部分來自人頭稅和農業賦稅,也是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從這些《版串執照》,可以讀出一個地方政府層級的轄屬,甚至可以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以及氏族定居情形。
我收集數張清朝中葉的「版串執照」,其中一張嘉慶24年(1820年)的「版串執照」依舊清楚可讀:「泉州府馬巷廳金門分縣丁為徵收事今據瓊山保圖糧戶蔡仲變完納嘉慶貳拾肆年分鹽折銀陸分肆釐合給存查須至照者嘉慶貳拾肆年十月初九日給縣泰字一卅四號。」
我查浯江瓊林蔡氏族譜,蔡仲變確有其人,是清中葉瓊林蔡氏新倉上二房22世,他曾任「鄉飲賓」,娶後山陳氏、浦頭黃氏,生子五。「鄉飲」是古代一種慶祝豐收尊老敬老的宴樂活動。一般鄉飲都選德高望重長者數人為「鄉飲賓」,與當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動,直到道光23年,清政府決定將各地鄉飲酒禮的費用撥充軍餉,才下令廢止,此習俗在中國前後沿襲約三千年之久,由此可知金門當時當地的社會習俗。
而「鹽折銀」是指地方上的鹽戶鹽丁,把原應向政府繳納的鹽,折成銀兩的交稅方式,據此可知清中葉瓊林海隅必是「浯洲鹽場」舊址,即今金門縣文化局發掘的「中蘭鹽埕」(暫命名),而今滄海桑田,景物已非,讓人多發一份歷史幽情。
這幾張一百多年前的版印紙張,薄如蟬翼,墨跡有些已經褪色,唯以毛筆填寫的地名人名以及銀兩數額,仍墨黑清晰,閱讀這些執照,可了解當時金門住民的稅納情形,也可印證當時金門與大陸的行政轄屬,相當有趣。這幾張我目前擁有的金門最早文獻,經過一百多年,經過風雨戰火仍然存在,讓我不由得升起一份憐惜之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