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盟友
今年是七七抗戰八十週年紀念!面對血淚斑斑的中日抗戰史;面對中華民族都不該遺忘的生死存亡之爭!如今何人尚記?如今何人尚念?
幸好,牛津大學現代中國歷史與政治教授,聖十字學院研究員,牛津大學中國抗日戰爭研究計劃主任,芮納‧米德(Rana Mitter)發揮了誰與斯人慷慨同之志氣。引用近十年來才開放的中國檔案資料,完成了歷史鉅著《被遺忘的盟友》。深刻勾勒出抗戰時期的中國,內外交迫的慘境。帶領讀者重新認識當時三大領袖蔣中正、毛澤東與汪精衛,而他們的困難抉擇,又如何深刻的影響了千千萬萬的現代中國人。
蔣介石,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具有政治天賦、卻也有悲劇缺陷;毛澤東,共產黨熾熱的意識型態鐵漢,本書將描述他劃時代事功的崛起;愛國英雄汪精衛,為何轉與日本人合作,組織傀儡政府,萬世背負漢奸罵名。扣人心弦的歷史之筆,將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河南大饑荒等鮮為人知的駭人過往,娓娓道來。重讀這一場決定當代中國政治面貌,與世界觀的悲壯戰役,中華民族都不該遺忘的生死存亡之爭,又是如何地悲壯感慨!
正如《巨流河》作者齊邦媛所說的:「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知音!抗戰八年是中國存亡的大關鍵,也是我所記得中國人最有骨氣的時候。終於有西方權威學者從客觀的、學術的角度,寫出了當時中國真正發生的事情,給我們歷史的公道。」
更重要的是,且莫理「全書故事節奏緊湊,充滿洞見,是最上乘的歷史佳作!」乃至「扣人心弦的紀實歷史之作!權威、史詩、生氣蓬勃,透過中日八年抗戰重新理解中國的最好觸媒。」或「這是對中日戰爭最上乘的研究,以任何文字寫作而言它都不負此譽。它包羅廣泛、研究透徹,而且客觀……對於有心了解中國如何影響今天世界的人,這是非讀不可的一本書。」等讚詞。
本書對世人言,尤其是媚日之台獨人士言,總算還清了歷史真相:「大家總是很容易忘記,中國在珍珠港事變之前,已和日本苦戰多年,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犧牲了一千五百萬至二千萬人命。讀完本書,你將清楚記住一個國家痛苦求存的容貌。」引《文明之網》作者、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麥可尼爾(J.R.McNeill)言。
二十世紀再沒有任何一個事件比起八年抗戰,更具體、關鍵地影響中國世界觀,不讀這本書,無以了解今天的台海兩岸和美國、日本複雜矛盾的關係。環顧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中國,比希特勒入侵波蘭,早了兩年。中國後來成為第四大盟國,是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夥伴。可是,它遭受侵略、奮勇力抗、生靈塗炭和政治詭譎的大戲卻在抗戰勝利後因種種對立,為世人所遺忘。適逢七七抗戰的八十周年,謹以此文向所有蒙受抗戰烽火燻烤過的靈魂致意。何以致意?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之壯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