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日本長崎的金門家族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2,337
字型大小:

16世紀中葉以降起,東亞海上貿易時代盛行,已有不少金門船員往來於日本長崎之間。由閩南人於1628年所建立長崎福濟寺,目前仍存有339座墓碑,其中不少於四分之一的墓主籍貫是金門,可為實證。
到了19世紀中葉,隨著1859年橫濱、長崎、函館開港(史稱安政開港),金門人再次東渡。這個歷史時期不再是船員為主,而是貿易商號的經營主。其中,新頭陳家、山后梁家及英坑黃家是當時的佼佼者。
1861年陳國樑叔父陳明達和六位鄉親前往長崎大浦,合股創立泰昌號(1861年創立,1892年更名泰錩號,1901年結束),經營日本海陸物產與中國雜貨貿易。1865年陳明達病故。1866年,時年26歲的陳國樑來到長崎謀生,初於雜貨商工作,1874年加入合股經營的泰昌號,1878年擔任泰昌號號主。1892年任長崎福建會館會長。1901年與長子陳世望(又名媽映,1869-1940年)獨資創立泰益號,並由陳世望擔任號主,並收世焜、世科(日本籍,出生於長崎,年幼時為陳家收養,原名高山七太郎)為養子,以擴大事業版圖。陳國樑1903年返回金門,1908年病逝,葬於新頭。
陳國樑與第二代陳世望、第三代陳金鐘(1890-1974年)經營的泰益號,在明治、大正、昭和初期,透過福建幫的貿易網,將海陸物產、雜貨販賣到釜山、仁川、大連、天津、營口、煙台、上海、臺灣、廈門、漳州、廣東、香港、新加坡,以及泗水、巴達維亞、檳城、馬尼拉等地。基本上涵蓋了1860年代以來閩南移民的僑居港埠,以及中國、朝鮮半島及臺灣沿海的通商口岸。泰益號留下大量的貿易帳本、商業書信、電報等資料。這就是著名的《泰益號文書》。
除了新頭泰益號之外,長崎尚有兩個金門人的商號,包括山后下堡出身和昌號梁有道(梁天就)及英坑出身的黃聰明(金聰)。出身金門山后下堡的梁有道於1866年單身遠渡長崎,與陳國樑大約屬同一時期。1885年在新地八番地創設和昌號,經營客棧和海產貿易業務。之後,交棒給兒子肇三。梁肇三經商有成,並擔任了福建會館副總理的職務。1912年梁肇三辭世,葬儀在由閩南幫的福濟寺舉行,依據當時富有僑商的慣例,遺體放入棺木,以船送回金門安葬。繼任者、梁肇三之子梁順來(丕安),與泰益號經營者陳世望的長女會治聯姻,梁陳兩家成為姻親關係。梁順來與陳會治之子梁維芳,於1924年被送到天津南開學校讀書。和昌號因為世界經濟恐慌等各種原因,經營陷入谷底,於1929年結束日本的事業,攜其妻陳會治返回金門。梁維芳的後代梁長明家族定居金門。
另外,黃聰明於1897年創辦福興號,址在新地七番地,緊鄰和昌號旁。在1910年代以前,福興號經營了「福升棧」旅館,同時也經營中國東北、朝鮮、海參崴等地的海陸產貿易,與和昌號並駕齊驅。此外,他還在釜山設立分店「釜山浦鹽福興號」。黃聰明在事業發達時,返回英坑興建宅第,大門上懸有匾額,上書「奉直第」,兩側有「聰明仁兄大人屬」、「駐劄日本長崎正領事卞綍昌題」。卞綍昌為第七任駐長崎清國領事,任期由1903年到1907年,這段時間正是福興號最繁榮的時期。另外,從《泰益號文書》書信來看,福興號也泰益號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顯見當時長崎金門人商號之間也有著密切關係。
金門人在長崎華僑社會中,人數雖不是最多,但卻是商業經營傑出的一群,對當地福建會館、華僑社會的凝聚、華人文化的傳承等貢獻,功不可沒。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