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育園丁的獨白
個人自民國六十二年起,承乏教職迄今,剛好是整整的四十五個年頭,我自詡這是一項「前有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因只有昔日簡師科畢業的十六歲和師範畢業的十八歲就當老師,才能超越這個障礙。
記得民國一零二年的九月,張建騰記者訪問我,他的標題是《桃李滿天下,陳為學教育原是第一愛》,當時他還獻給我一首詩:《行年已過六十齡,粉筆生涯四十載;學生人數一萬多,教育原是第一愛!》
掐指一算,事隔至今,忽焉又歷五寒暑:這些年來,這首勉詩,一直在我腦海迴盪,幾乎變成我的座右銘。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我的工作態度,永遠是「學校擺第一、學生擺第一、教學擺第一、家長擺第一」。
我生於金門夏興,那是一個有八百年悠久歷史的小村莊,父親務農,母親操持家務,標準的農家子弟,在家裡,我是父母的長子,也是九個弟妹的長兄,我常戲稱這是民間版的「九條好漢在一班」,而我是當然的班長。
猶記得小金門的西口國小,是我粉筆生涯的起點,然後一路來到柏村國小、中正國小、金湖國小、後因有師長、家長及先進提攜與愛護,倖得在述美國小,柏村國小膺任校長。這期間,一顆熱切渴望求知的心,牽引我不斷進修向上,先後在台北師專、台北師院、台北教育大學進修深造。
回首來時路,檢視我的教育理念,卻始終是一貫的,那就是盡量給學生希望、給學生信心、給學生方便、給學生智慧;讓他們在衣食無缺、生活優渥之餘,比別人更懂得知福、惜福、感恩與創新。
個人深知,作為一個教育園丁,如果不思長進、故步自封,直接受害的就是學生,所以這些年來,我求知的腳步未曾停歇,一直到現在,我若一天不閱讀書報,就一天睡不著覺。長年養成的閱讀癖好,讓我在發奮為學時,可以老僧入定,往往一坐數小時都不覺疲累;難怪內子常調侃我是「臭耳人」(喻凡事充耳不聞,天塌下來都可以不管)、「屁股擋城門」(喻淡定到不動如山,八風吹不動)。
多年來,我的認知是無論擔任何職務,一定使命必達、全力以赴,別人眼中的燙手山芋,我樂於接手;別人認定的麻煩事,我甘願承擔。
公務餘暇,我盡力參加公益活動,因此,以前的金門桌球委員會和金門大同之家;現在的金門地檢署、金門寫作學會、金門潁川堂陳氏宗親會、山外社區發展協會、金門下坑六郎公世裔陳氏宗親會,都有我耕耘及播種的足跡。
只要自己在杏壇一天,就不能自外於最起碼的尊嚴與責任;我希望能為每一位孩子,開啟亮麗的心窗。做為一位園丁,一個以教育為職志的老兵,這是天職,責無旁貸!
這兩、三年來,年金改革的腳步聲聲催,讓對教育還懷抱願景的老長官、老同學、老同事一個個離退,可以退休的我,星期假日出門,多了點尷尬,有時碰到熟識的,問候語總不離:「你退休了沒有?」時常只要出現「我還沒有退」的答話,換來的回應常是兩極,有的說:「你這麼老了,還不退?何苦呢!」有的說:「你要堅持下去,跟他拚!」
此刻,我坦蕩決定不跟他拚了,不知是否會跌破別人的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