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早餐
妻回去台灣,返回加拿大前Line我說:「行李沒很多,要不要幫你帶包饅頭?」這一問,才又讓我想起返台早餐經常吃饅頭的事來。
每次返台,我喜歡吃一種含有麥的山東大饅頭當早餐。這種饅頭細密結實,十個裝一包,買回來放冰箱冷凍,想吃,就拿一個出來蒸或微波,相當方便。我的早餐是一杯加了咖啡及麥片的溫熱鮮奶,饅頭抹著海苔醬,感覺相當搭配好吃。這樣的早餐,對某些人來說,可能相當乏味無趣,但我卻樂此不疲。不僅如此,有時獨自一人返台,甚至中、晚餐也吃饅頭。通常,我的料理簡單,留意營養均衡,有時煎魚,煮個菜湯;有時炒盤青菜,燉個雞湯或甚麼吃。
在海外,我的早餐一樣一成不變,還是一大杯加了咖啡及麥片的溫熱鮮奶,只不過,貝果(Bagel)取代了饅頭。其實,有很多麵包糕點可供選擇,但大多數糕點我嫌太甜,卻獨獨喜愛貝果。貝果是一種經發酵的麵■,做成類似甜甜圈的圓環狀,先在沸水煮過,再經烤箱烤,成了有嚼勁的麵包圈,有藍莓、肉桂、罌粟籽、芝麻等多種口味。將買回來的貝果對切成兩半,放入專門烤貝果的麵包機,可將內層烤得酥脆可口。烤過的貝果香氣撲鼻,然後,抹上奶油、乳酪等,讓人食指大動,這樣的早餐我持續吃了好些年。
相較此地來自香港地區的華人,我的早餐可說相當簡易。香港人習慣到外面吃早餐,一大早,幾乎所有華人餐飲店、購物商場飲食區、廣式飲茶餐廳,幾乎聚集了來吃早點的人群。第一次見此場景,讓我頗感訝異!後來問了人,說是香港寸土寸金居家較為狹窄,人們習慣外食享有較大的飲食空間。但事實也不盡然如此,記得早年於家鄉或台北,早餐外食的人也頗多。像包子饅頭店、飯糰攤、豆漿燒餅油條店、火腿蛋三明治店也是擠滿了人。有些人更為機動,早餐就往便利超商跑,隨手拿了麵包、三明治,再點杯咖啡便匆忙繼續趕路。
說到理想的早餐,可能言人人殊各有看法。有人著重營養均衡、有人考慮飲食多樣化、有人重視高纖低脂、有人喜歡多人共進早餐、有人偏愛獨自品嘗……。對我來說,多年養成的早餐習慣,能如此持久,自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者說,其中有契合我的理想成分。總的來說,我早餐的好處:其一,一大早不用出外張羅早餐、其二,起床便有早餐可吃,不必為吃何種早餐發愁、其三,容易料理,輕易便可將早點準備好,然後,於筆電前,一面用餐一面享受網路四處瀏覽的樂趣。當然,我也不好辯駁,其中也有自己疏懶的成分,早餐也可再豐富些。
其實,港式飲茶是我認為較為理想的早餐方式,可與友人或親人,一夥人一塊品茶、談天、吃點心,是一種美好的早餐進行式。但這方式通常需大費周章,且一大早就吃燒賣、蝦餃、牛肉丸、鳳爪,如此的早餐好像又豐盛油膩了些。況且,天天這樣吃也不行,大概也只能偶而為之。